正文: 〔摘要〕提升高职院校企合作工作质量必须把握校企合作的前提、关键、重点、核心、重要环节、目标等几大环节,“树立三个观念”、“把握三个原则”、“明确三个目标”,实施“校企合作计划”,推进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创新,提高校企合作管理的规范性程度。
〔关键词〕提升 高职院 校企合作工作 质量思考
高职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探索,共经历了六个合作阶段和方式:一是推荐就业阶段。高职院主动联系企业,推荐学生到企业就业。二是订单式培养阶段。高职院与企业签订毕业生供需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三是合作培养阶段。企业参与高职院的教学改革,委派技术人员参与高职院教学工作。四是顶岗实习阶段。高职院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五是资源共享阶段。企业将实训中心搬到高职院,或在高职院设立生产线,师生不出校园,就能接触到企业生产的实际。六是校企一体化阶段。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四个对接。但是也应当看到大多数高职院的校企合作还处于较低阶段,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提高合作内涵与层次,提升合作的质量与成效。因此,笔者就如何提升高职院校企合作工作质量作一探讨。
一、充分认识提升高职院校企合作工作质量的几大环节
要提升高职院校企合作工作质量,必须重视以下几大环节:
1.校企合作的前提: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提升高职院校企合作工作质量,首先就要树立校企合作的理念,积极主动寻找市场,寻找企业,寻找支持,寻找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创新。
2.校企合作的关键:政府统筹、搭建平台。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的统筹和支持,只有在政府的统筹下,部门、企业和学校才能在校企合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创新合作方式,实现共赢的目标。政府要大力倡导和支持校企合作,鼓励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调动企业、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
3.校企合作的重点:校企共建、厂校一体。推进校企合作,就是要推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做到学校中有企业、企业中有学校。在合作模式上,有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分摊的“股份合作制模式”,有学校依托自身资源、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生产经营的“自主经营模式”,有学校将实习实训设备租赁给合作企业经营、兼顾学生实习的“租赁承包模式”等等。
4.校企合作的核心:产教对接、工学结合。推进校企合作的核心,就是要推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就是高职院要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四个合一”,即:教师与技师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学校和企业合一,校长和经理合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就是要开展“四个对接”的办学模式,即: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对接,实训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对接。就是要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
5.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能力为本、科学评价。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要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武汉市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以职教专家、企业代表、学生家长及相关社会人士为主体的评教委员会,对高职院办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引导高职院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的要求,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6.校企合作的目标:合作共赢、创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学到了真正的本领,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为企业提供了稳定和合格的员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企业知名度。更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科学把握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
推进校企合作的主体是高职院,校企合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在于高职院。高职院要克服等政府牵头、靠政策支持、等企业上门的思想,主动寻求合作伙伴,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
推进校企合作要“树立三个观念”、“把握三个原则”、“明确三个目标”。三个观念:一是“经营教育”的观念。把经营企业、经营产品的思路、方法引入学校,精细地管理学校,但不以追逐利益为目的。二是“技能立校”的观念。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三是“生产育人”的观念。通过校企合作,把学校办成既是学校又是企业,建成“生产(经营)型学校”,将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实用性结合起来,实现一举多得。三个原则:一是适应企业需求。职业学校要掌握信息,了解市场需求,主动调整,主动服务,才能赢得好的生存空间。二是树立诚信和遵守规则意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将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贯穿校企合作的全过程。三是合作共赢。要使校企双方都能受益,只有共赢,合作才能长久。三个目标:一是范围不断拓宽。开展校企合作,力求实现“三个拓宽”,即由单个企业向企业群拓展,由单纯安排实习向与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拓展,由简单推荐就业向订单式培养及工学结合拓宽。二是内涵不断提升。探索更紧密、更深层次的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三是理论研究有成果。克服只注重实践,不重视理论研究的倾向,坚持课题化、项目化、制度化,把校企合作的研究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总结、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努力形成一批能够指导校企合作工作的科研成果。
三、实施“校企合作计划”,推进广深突破
1.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教育部门要会同发改委、经信委、国资委、人社厅、商务厅等部门、行业和企业,重点围绕当地产业振兴规划,探索建立经常性的对话协商机制和工作平台。
2.创新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遴选一批学校和合作企业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创新多样化的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3.建立和完善高职院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制度。加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评估检查。构建校企合作宣传平台,供各地、各校学习和交流。依托现有职业教育网络,整合人才供需信息资源,构建立省、市、校三级学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