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四、适时归纳复习,构建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原则根据人类认识发展规律,人们都不是一次实现对于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而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到深、从低到高、从旧质到新质的不断变化和反复巩固、完善过程。因此,教师自己或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语法知识,提升学生对语法现象抽象概括的能力。
中学生接触了语法知识之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系统性不强,对一些相近概念掌握较模糊,容易混淆。机械孤立地记忆语法的条条框框规则,在口语和书面语写作上,仍然容易犯人称、时态、主谓一致等各种低级错误,所以有必要将以前的语法知识重新系统地呈现。在重现语法知识时,要避免以说教的方式给学生讲一些语法规则,分析句法和语义,结果让学生产生厌烦、畏难和抵触情绪;而应该多有意识的在学习材料、活动和教师自己的语言产出中大量运用,让学生无意识地广泛接触这种语言现象,再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总结、提示,引导学生注意这种语法现象。
特别强调的是,语法教学要充分利用建构主义所提出的同化和顺应,新旧知识,新输入和原有经验之间的关系,因为中学生学习了一定的语法后在适时复习时,已经有一定的语法基础,学过语法的,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大脑的存储,把原先错误的经验纠正过来,或者完善他们先前的经验,以及如何利用他们大脑的原有图式对新刺激进行选择、整合、加工进而同化的能力。只有在原有知识、已有经验和新输入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新知识才能被重新建构。因此只有在适时归纳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的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让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去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呈螺旋上升之势。
五、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原则语法的学习“应把重点放在缺什么补什么上,没有必要全部重学”(胡壮麟,2000)。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语法的掌握情况。对于已掌握了规则的那些项目,教师要灵活安排其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做到形式与使用的相结合;而学生还没有掌握的语法项目更要作为教学活动安排的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带普遍性的语法错误和反复出现的顽固性语法错误,然后安排相应的课堂语法教学活动去解决。目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重点内容涉及句子结构,名词的数,各种时态形式,非谓语动词的复杂形式,虚拟语气,情态动词+复杂时态形式,句子连接,从句等。
Ellis(1997)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发现学习者在语法的习得过程中体现了明显的u型发展过程(u- shaped course of development)。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即使对一个简单语法点的掌握也不是一次完成,而是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后才掌握。因此要注意主次,不要希望学生一次就把某一现象的所有应用都学会,要循序渐进,多引导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一些特殊用法。相关语法点的教学要不断的循环往复,但是往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变化的重复,这可表现在语境发生了变化,或添加少许新的内容。
六、实施过程性、参与性评价原则目前的语法测试仍是以多项选择为主。这类客观题只测试了学习者的语法识别、理解水平,而且过分标准化,模式僵化。学生做这类题很有挫折感,久而久之,畏惧考试,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我们认为评价的标准不应是看知识或技能能否被复制出来,而是要考察学生对课堂上所接收到的知识或技能的应用与迁移能力,以及实际言语交际能力。
建构主义十分重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纸笔测验、学生日志、卷宗档案、观察与讨论记录、操作结果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评价方式。建构主义者主张在进行评价时,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以及与评价有关的人之间要进行协商,并就评价活动的重点、程序及行动解释与主张等以讨论方式作出决定,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要处于均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传统的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关系。
结束语传统的语法教学和交际法教学,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的两种极端。但是,它们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都各自涉及到了语法教学的某些方面,对我们实际课堂语法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从建构主义视角来探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可以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课题。建构主义与语法教学相结合的理论与教学实例还比较少,其收效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1] Ellis R.
Second LanguageA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Whitehead,A.N..
The Aims of Education[M].New york:Macmillan,1929
[3]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范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6] 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7] 胡壮麟.关于英语语法教学的再认识[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1999年卷)[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 李晓.活化语法教学的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 200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