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二是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三是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互助式教学模式,能够大大解决以上问题的存在。
一、“小组合作互助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小组合作互助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
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实施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二)“小组合作互助式”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互助式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小组合作互助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小组合作互助式教学模式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三)小组合作互助式教学模式是现代社会团队精神的具体体现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失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小组合作互助式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互助式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互助式教学模式建设
孩子们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由于角色相同,地位平等,因而无拘无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他们自己或小组成功时,他们会无比喜悦。通过小组学习活动,他们学会了互相纠正、补充、帮助;学会了 要互相合作,树立小组的荣誉感。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发生功效,关键在于教师的操作。我认为小组互助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教师提出学习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 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提出的问题。
(二)形成合作互助学习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6人分组可以采取马蹄形排座,8人分组可采用双排课桌前后相邻,等等。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交流,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组合。
(三)加强小组长配备
确立好学习小组后,由教师推荐或学生评选的办法确定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首先要思想好,集体荣誉感强,对同学热心,善于帮助别人。其次,小组长必须学习好,能为本小组其他成员学习提供服务,善于去辅导组内落后同学,能成为小组成员学习的楷模。三是小组长必须善于组织,能经常性的带领本组学生主动讨论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和问题,发挥学习小组长的学习带动作用,组织好本小组的合作互助学习,要求学习小组长能较好的履行职责,成为教师的好帮手。
(四)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给学生搭建走向合作互助式学习平台
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中,教师首先是倾听者、激励者、引导者,然后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为了使学生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教师首先要善于倾听。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听取每一位同学的心声,当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要善于吸取其合理的内容。当有内向的同学或有自卑感的学生不敢开口回答问题时,教师此时应该是激励者,引导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当有的学生争强好胜,或没有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是时,教师此时应该是引导者,告诉他们三思而后行。教师在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过程中,还应是一个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师要适当、适时地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关注小组合作学习进程,及时安排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了解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学习上,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给学生知识和学习上的帮助,加强学法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灵活多样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
三、 “小组合作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小组合作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了要求,在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小组合作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可从以下几方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