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高校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认同和心理认同。要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中心,科学设置党支部。高校党支部的设置要遵循实效性、分类指导、全覆盖的原则,灵活进行设置,使党支部涵盖到全体高校师生。应积极探索在课题组、研究所、实验室、平台、基地,中心等具体学科团队中建立党支部,注意在学科交叉融合很深的科研项目中跨团队联合建立党支部,做到教学科研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在高校各个部处里面,跨部处组建党支部,加强各部处之间的交流,集思广益,为服务高校师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要积极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积极联系高校师生,充分发挥高校师生和校、院系的桥梁沟通作用,邀请领导、专家和高校师生面对面交流,满足高校师生的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高校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认同和心理认同。
4、加强网上教育平台建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传播的信息容量大、传播效率高的特点,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能给高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学习研究的优秀条件,有助于拓宽高校师生的思路和视野,但网络内容却良莠不齐,可能对高校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十分丰富,产生的理论成果和实际成果也十分丰富,通过网上教育平台,高校师生可以及时了解学习新的成果,准确全面的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校师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及时、积极地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效果。
5、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工作,确保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高校要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制度机制,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宣传有要求,加强对课堂教学、讲座论坛、涉外学术交流、校园媒体和出版社等重点领域以及对各种研究会、协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加强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国情社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筑牢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的思想防线。通过这些措施确保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 胡锦涛.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3128541.html
[3] 韩柱.高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若干思考.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0(3)第12卷第1期:13—17
[4] 黄盛,刘霞.以网络教育平台增强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效果.时代教育.2008(10):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