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做结合策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这样3句名言:You hear,you forget. (听来的忘得快); You see,you remember. (看过的记得住); You do,you understand. (做过的才能会)。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诸如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设计分层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运用将使学生受益终生。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将来的发展中更加富有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4.合作探究策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出,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根据问题特点,教师可让大家或一个同学回答;也可以让个别同学黑板展示、展台展示。教师纠正学生展示或回答中知识性错误或不准确的表达,评价回答或展示的内容,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5.纲举目张策略:教育家沙塔洛夫认为,既然人们能借助于各种新的生产工具减轻体力劳动的负担,作为教师就应该创立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案中宜用纲举目张策略,由字母、词组、数据、图表等“信号“,简明扼要、直观形象地把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表示出来,使学生把所学习的新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让学生认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对比,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给学生理解记忆带来诸多便利。
6.精讲精练策略:精讲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教学重点,针对教学案中的主要重点问题,用准确语言揭示教学内容。教给学生认识问题和探求规律的方法,把精力放在知识的重难点、疑点、热点和考点上,把功夫下在知识吸收内化上。凡属于有利于条理化、系统化、提纲挈领的知识,差异很大的知识,使用频率高而又易出差错的知识,都应在“精讲”之列。精练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案中选择训练,选择问题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让学生通过训练能比较深地理解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技巧进而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在提质、增效、减负的前提下,例题要精,习题要精,点拨要精,达到省时省力。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精讲精练的教学策略,才能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高质高效、重视精讲精炼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方法探索过程。
7.自我检测策略:贪多嚼不烂。各门学科的习题多不胜数,可谓题海茫茫。在教学案中设计精要又省时的检测题,供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及时检测、反馈评价学习状况,调整、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检测题的设计主要是自主评价和平行性矫正:⑴根据学习内容和知识体系形成基础训练内容,体现本节课基本学习要求,以基本题为主,辅之以一定数量的难度适宜的综合题,灵活题,基本题练好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得到巩固,也就为解决难题打好了基础。⑵体现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点内容,学生自主发展、自我评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选题要注意典型性,就是要按类型选题目,练习一个题目可以总结一类题的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注意系统性,就是选择习题要注意前后联系,形成系统,组成套套;注意多样性,就是题型不要过于单一,要多样化,以增强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进行作业和练习,以开拓思路,开阔视野。
8.课堂总结策略:⑴将每个知识要点纳入知识体系之中去理解它、记忆它、运用它,学生学习将会事半功倍。⑵质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否还有疑问,要鼓励学生质疑,哪怕是对极其简单的疑问都要给予学生质疑权利的尊重。⑶抓住五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和易考点。⑷建立错题档案,收集错误较多的题,设立错题集;建立好题档案,收集优质题目,为我今后复习所用。⑸指导学生整理、使用教学案:课前、课内、课后分别怎样用,要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总结出规范性要求。教师也要归纳总结课前、课中、课后对教学案的使用要求,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使用方法。
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旧质到新质的过程。教学案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提升创新的过程,注定了教学案自身的发展性。我们正在实施的教学案编制,研讨,反思的网络化进程已有雏形,这种网络化的整合必将进一步推动教学案进一步发展。总之,教学案既能承载学生学习的几乎全部内容,又能确保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都能使用,保证课堂从量变到质变,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叶红,汤炳兴. 初中数学教学案(七年级~九年级,6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011年.
[2] 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109.
[3]高翔杨,远萍.另类视角中的教学案——辩证看待教学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