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足够的自信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正处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良好时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渴望了解社会、渴望实现自身价值,富有冒险精神,这种敢于尝试的胆量和气魄是成功的来源,哪怕是不断碰壁也不乏是对他们的一种锻炼,对日后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社会责任感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上有优势,在社会认知上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同时,自主创业使得这些应届毕业生有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几率。
2.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的劣势
虽然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生来说自主创业是一条可行之路,但许多局限性因素仍制约着创业的开展。
- 工作及社会经验不足。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高职院校毕业生很难对创业项目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经营管理。在创业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届毕业生很难根据个人经验作出准确的判断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 缺乏人脉关系。在一个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人脉关系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它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更是商业信用的重要体现。高职业院校毕业生一直处于校园环境中,虽然学校一直在变化,但交友圈的性质却一直固定,很少涉及到社会的人际交往圈。同时,由于不懂人际交往的关系处理,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对自己有力的强大的人脉关系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业项目的开展。
- 心理承受能力差。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刚刚开始步入社会,心智还不成熟,对于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认识不清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无数选择的可能性时难以做出理智的判断。虽有匹夫之勇,却没有承受各种困难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差。一旦失败,不敢承担后果,很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萎靡不振难以自拔。这对于其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选择就业将面临“就业难”的挑战,而选择自主创业也同样存在风险。在就业与创业之间如何取舍是令众多毕业生踌躇不前的原因之一。比较两者,不存在谁好谁坏,关键在于能够做好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尽最大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此路不通,前方转行”的同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1.选择就业
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人数远远高于选择创业人数。2012年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80%,但选择创业的不足1%。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本身是当今社会相当匮乏的应用型人才,虽然市场需求量有限,但并不代表不需求。每年都有许多企业在寻找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这使得广大高职院校毕业生有机会到自己心仪的企业工作。僧多粥少的局面加剧着就业竞争的程度,毕业生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在众多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中出类拔萃,才有可能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无所畏惧,赢得头筹。
2.选择创业
随着创业热的升温,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流,吸引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转眼创业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整个世界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善于抓住机遇,从容应对挑战,让创业者有了更大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自身条件特点让自主创业有了可行性,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要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弥补不足,努力学习,不断提升,化劣势为优势。选择自主创业的项目一定要慎重,这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一开始就犯了选择性错误,之后的工作必将无法开展,更无成功可言。对于创业项目的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尽量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知识的掌握量有限,只对本专业的内容十分精通,这就造成不同领域的跨域困难。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要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经验、兴趣、爱好相符或相近的项目,这样创业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 做好市场调查,尽量选择有发展空间的空白领域。市场调查分析是项目设计的前提,只有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方案。目前,社会上的热门领域十分广泛,但并不代表都适合创业投资。许多行业被开发后,人们迅速趋之若鹜,使得行业达到饱和,就算还有一点利润空间,已不如早期大,适合继续投资。与此同时,要制定新型项目开发后被迅速模仿的相关应对策略,例如市场营销学中的“快速撇脂”策略可快速占领市场,并保险的稳赚一笔。
- 做好项目规划,尽量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市场曾经出现的很多项目都是昙花一现。虽然它可能已在短期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如此迅速地消失并不能作为职业长期规划的目标。一旦此种现象成为既定事实,很难确定是否还会有如此成功的创业机遇。因此,一定要做好长期规划,为事业发展谋求打算,尽量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不仅承担着在校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而且对毕业生的就业也起着主导作用。要发挥高职院校作为毕业生供需信息主渠道的作用,组织毕业生参加"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学校尽量利用各种人际关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联系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供需信息网络,广泛征集用工信息,向毕业生公布;学校应不断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实施水平;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拓学生思维,为日后择业做准备;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家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在创业思路,创业方法,及创业实施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学校要在校园内开展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创业都各有利弊,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做出理性的判断,要把梦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条件成熟的可以选择创业,条件不成熟的可以先就业再创业,只要你付出了智慧和汗水,成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1]黄发友.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4.
[2]宫玉选.发展自主创业增加就业机会[J].北京工商,2003,7.
[3]汝信,陆学世,李培林.2008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曹殊.《新世纪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中国人才,2002 年第 5 期
[5]李唯青.《新时期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纺织教育,2006 年第 5 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