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真情评价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合作小组活动,既评价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评价整个学习小组。适时、多维的期待与评价是提高互动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从评价方式看,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这几组评价可多重结合;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互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功能(通过评价,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促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互动积极性)。
小组活动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及时进行以鼓励为主的总结评价,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搭档奖”、“最佳小组奖”、“最佳创新奖”、“共同进步奖”等,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进行奖励。建立“小组成员学习加分表”、“小组竞赛栏”,使小组合作互动更加积极向上,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思想。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互动成效高低的关键。真情而合理的评价,能够非常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合作学习的理论和策略只有真正启迪教育者,为其提供分析框架,帮助深刻理解所处的教育情景,提高其面对具体情景的决策能力,并不断反省生生互动的实践,形成个性化的理论,才能使策略发生效用。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合作意识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政治上,人们对话合作,寻找共同点来缓解或化解冲突;经济上,人们愈来愈多地在共同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寻求广泛的合作;社会问题上,全球逐渐在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合作解决世界难题。合作已成为时代精神而无处不在,既成手段,又是目的。一方面它是人们取得某种利益的手段,另一方面它也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生存方式。互动合作不能只看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与策略,而应成为现代人的合理内涵、现代人存在的方式,成为新世纪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黄远振. 2003.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 [M]. 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
约翰逊(D. W. Johnson). 2003. 领导合作型学校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