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 自主为先
教师在组织生生互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建立在个体学习基础上的互动学习,才能实现相互启发、优势互补,使个体没有考虑的问题得到群体的共同关注,使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集体的力量下迎刃而解。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匆忙地展开讨论,那么一部分思维敏捷、活跃的小组成员就会凭借自身优势,以绝对的权威控制着小组活动;另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不善言谈的学生要么坐享其成、人云亦云,要么成为“被遗忘的人”。因此,要重视独立思考在互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感后再展开讨论,小组内才有可能出现争论、交流的局面。
四、倾心打造生生互动学习氛围
1.关注动机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由于彼此间缺乏共同语言,不能互相开启心扉,难以敞开各自的信息库,缺乏信息互补、心心相印的互动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外在激励和培养(运用任务关联、条件关联、成绩关联等因素)能够促进学生主体的参与和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立足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关键在于激励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机,为学生的参与创设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智慧的教学氛围,从而产生生生互动、和谐共振的激励场面,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
2.把握时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生生互动的时机:学生在独立学习或解题时,遇到似曾相识,但又无从下手,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时;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产生疑问,同时又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评价中得到验证时;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时。这些时候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互动合作的极好时机。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形成了极为浓厚的研究氛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模糊的地方可以质疑,不同的观点可以辩论。在这种过程中,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 巧导预设
以情境认知理论与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同时,教学是伴随着喜悦与感动的情感之旅,是伴随着惊异的问题解决过程,其间学生充满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渴望,会产生一种比较强烈的交流欲望。会师知识高地,互动才真正体现它的魅力和价值,这也是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应有的归属。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4.重视生成
合作学习的研究者厘定了合作学习总的假设,即与他人合作的教学目标或任务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并且自尊,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合作态度,使学生习得社会交往技能。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由于受到具体的时、空、物等条件,尤其是生生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活动会产生不可预测的多种可能,其过程会呈现出不可复制的动态生成状态,这些生成的结果往往是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灵光,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生成的存在,课堂教学才会异彩纷呈。因此,教师要巧捉灵光,重视生成。
五、潜心体察生生互动学习实情
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合作小组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进行调控,给予巧妙的点拨与导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生生互动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教师的灵活参与、适度指导,能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
1. 因材施教
为了寻求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国外一些学者博采了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教师需在众多基础理论支撑下,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各种理论进行有效的梳理整合,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活动,努力探索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本质规律和符合本校实际的有效途径。
同时,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小组,学生学习同一材料的速度是不一致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些能力差的学生要么跟不上小组的速度,要么生吞活剥学习内容。如果小组因害怕差生掉队,而放慢甚至暂停小组学习,辅导差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是不公平的。为体现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整体性、统一性要求,教师应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差异,分层次地设计作业,避免“一刀切”,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促使各类学生都有热情参与、有能力参与,最后达到共同提高这一目标。
2. 平等参与
异质小组内开展互动学习,要解决好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小组的局面。不然,会阻碍全组成员平等参与小组活动,“小权威”往往独断专行,包办任务,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全组的想法;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或不愿表达思想,作出自己的解答,最后沦为“复制”“小权威”思维成果的听众。“小权威”的出现,为懒惰的学生营造了“避风港”,懒惰的学生在小组内不出力,却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教师不仅要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更要注重生生互动的过程,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参与到小组之中,使学生真正领会生生互动的本质。
通过合作互助,每个成员获得的机会基本均等,相互之间可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生生互动,有利于生与生、师与生在和谐、平等的合作交流中,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3.培养技能
要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有序的、可操作的生生互动合作学习规则,让学生有章可寻,活而有序,坚决杜绝表面上的“假热闹”,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使其养成一种合作习惯的同时,具备合作互动的意识和能力。
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听清楚教师的目标要求;听清楚同学的发言、不去插嘴;听清楚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听完后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表达:阐述问题时,要条理清晰、不夸张、不缩小,并争取做到风趣幽默,使人乐意接受。学会质疑:在合作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学会接纳别人意见:当别人的见解和看法与自己不同却更合理时,要善于接纳别人的建议,修正自己的观点。学会组织管理:学生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善于分工,勇于负责,根据不同意见,作总结性发言。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