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课程的学习是了解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及我们所处的位置等内容的学习。[2]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从智力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两种能力的提高应该以社会学习为依托,儿童的学前教育也同样要以社会学习为依托,每一个儿童都是社会的人,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为儿童在今后生活中成为一个有创新性的公民做准备。
社会领域的课程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和地域特点,民族地区更应有自己的特点。
2)各门课程设置的课时量不同,比例确定较随意。
通过对附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喀什地区各级双语幼儿园各门课程的课时量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较大。经过对比,“双语”、科学领域课程的课时量较多,艺术和社会领域课程的课时量较少,健康领域课程的课时量变动较大。各双语幼儿园主要是根据幼儿园师资状况随意确定课程类型和课时量,较少考虑儿童在学前教育时期个体发展的需要。
3)课程分科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课程与学之间的相关性。
喀什地区的学前双语教育的课程是以课程分科教学的方式来呈现的,涵盖了五大领域的课程,但这一课程模式主要关注学科,知识往往是通过精心设计出来进行传授的,教学上强调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形式来教授多学科课程,会使课程本身令人厌烦,让儿童觉得没什么意思,这种恶性循环是不发达地区儿童厌学的最大隐患。
4)活动类课程未能和知识类课程有效结合,不利于开发和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
喀什地区无论是市级、县级,还是乡级双语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有活动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以“户外活动课”、“拇指操”、“游戏课”等名称命名,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它们在学前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了解到喀什地区双语幼儿园的活动类课程主要有智力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体育游戏这五种形式。每次活动课,教师都会或多或少根据游戏形式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但是往往没有和当天的知识类课程紧密联系,造成知识和游戏的脱离,使书本知识显得抽象、教条。
5)双语幼儿园的师资缺乏,尤其是保育员数量严重不足,幼儿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儿童一系列领域的发展。
自从1994年,康托斯提出家庭日托保育所中儿童保育的质量与儿童的认知和社会发展有很大关系之后,儿童的保育质量受到较大关注。一项对国家级保育中心的研究指出,儿童保育的质量能显著地影响儿童一系列领域的发展,如语言领域、前数学领域和社会情感的领域。[3]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喀什地区的双语幼儿园大多是公益性岗位保育员,数量严重不足,多为一些低学历的家庭闲散人员。以英吉沙县为例,2008-2011年,国家新建双语幼儿园45所,山东援建3所,正式在编教师187名,自治区临编教师20名,保育员只有40名,平均一所双语幼儿园都没有达到1名保育员。目前,儿童的家长并未对双语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提出不满,因为双语幼儿园满足了家长对低价和方便的需求,而这些都不是和儿童需要的满足有直接关系的。儿童更需要保育人员与教师有工作上的协调关系,这些协调关系对于儿童敢于进行更多的智力或感觉运动的学习前是十分必要的。
三、喀什地区学前双语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
政策层面:
1、建议政府结合当地双语幼儿园的特点,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对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进行研究和监督,以保证各县市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2、建议政府加大对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培训,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和素养,以保证正常和高效的学前双语教育。
3、建议自治区教育厅和当地教育局规范儿童保育质量,并确定保育员的职责范围,这对于儿童积极的情感、社会和智力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实践教学层面:
1、建议通过从关注、组织、激发儿童的好奇与兴趣入手,进一步探讨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健康领域课程的基本内容、教育方式,用适合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方式进行教育,形成科学的双语幼儿园的社会课程和健康课程。
2、建议幼儿教师首先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而开发、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围绕儿童的兴趣,把课程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使课程能体现出其真实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因为现实生活并不会因为学科而被割裂开。而当这种课程对于儿童而言是很有意义的时候,儿童会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他们也能学得更好。
3、建议教师在上每次活动课前精心组织一系列活动,使儿童的活动与当天掌握的知识紧密联系,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活动课程强调的是综合性学习,它跨越了各门学科,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且宜训练儿童的综合能力,儿童的认知倾向、社会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均可受到锻炼和培养。
课程是宏观的教育思想与微观的教学活动之间的纽带,[4]学前双语教育课程是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幼儿园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均由国家实行统一管理,地方和幼儿园没有制定和修改课程的自主权,只是机械地执行着已规定的课程,从而形成了教师对国家课程的权威性、科学性的依赖,很少考虑根据当地少数民族儿童实际来制定和修改课程。另外,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也很少接触到课程的概念,因而教师很少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识,更缺乏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喀什地区双语幼儿园的课程在课程设置、课时量、分科课程教学与活动课程的关系及保育工作等方面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这需要集合教育行政部门、课程专家、双语幼儿园领导,尤其是课程第一执行者——双语幼儿园教师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深入研究和开发,以适应喀什地区的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珀尔·L·鲁普纳林,学前教育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忠敬.课程政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P156
[3]海伦娜·柯顿,语言与儿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P452
[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