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构件三角形的概念,在学生用小棒摆,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只有将三根小棒首尾相连所拼成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围成”的含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三角形的意义。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为了让学生体现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我创设了这样一个让学生探索的空间:请同学们帮助影片中的小朋友修好晃动的椅子,用学具自己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模型,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交流,探索出最佳修椅子方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特别是在三角形的分类时,通过合作学习,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总之,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环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