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成为教育者无可争议的共识。通过对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赏识教育的探讨,过对该理念下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内容及教育理想的解读,提倡以赏识教育的方式重视学生整体生命的发展,塑造拥有“生命自觉”的生命。
关键词:赏识教育; 生命自觉; 反思
“生命”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基石,是教育之所以被称之为教育的根基所在。 可见,教育是对生命的思考,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对生命价值的追寻。赏识教育,从生命的角度看待学生,激发个体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在教学方法上,用宽容与尊重,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励与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在知识的理解上,打破对传统硬性知识的认知,拓宽对知识厘定的范围;以整体发展的视野直捣人性的底蕴,促进生命的自觉。
目前,赏识教育的专著并不多,对于赏识教育的界定也是各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界定:
- 赏识教育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 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
- 赏识教育是指教师认识并赏识学生才能,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
现代汉语词典对赏识一词的的解释是:认识到他人能力与工作价值后给予的赞扬。由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大多出自对“赏识”的字面理解或是以形象的语言对赏识教育的形式加以阐述,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赏识教育的深刻内涵与外延之意,却不尽全面。
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教育者通过欣赏,引导,激励的方式,触动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以亲和对话的形式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让学生自信的,主动发展的教育。众所周知,教育始终是“人的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赏识教育正是秉承这般理念,以充满爱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让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生命都得以不断丰富。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和其心理成熟阶段有着密切关系。小学阶段的孩子,孩子的认知多在具体直观思维,通过赏识与鼓励可增强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兴趣,通过游戏与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与合作,促进孩子的快乐成长。中学阶段,孩子从具体感知思维解脱出来,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有自身的见解。在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为核心任务。赏识教育可为孩子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与自信。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在交往中深刻理解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上,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过于注重标准化,强调知识的准确性。方法上多是授受教学,这种硬性的“捆绑式”教育方式弱化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者当成了知识的储存容器,以至于外语的学习只留于形式的学习,不能达到成功的交际。这种强调对语言系统的学习,缺乏弹性的知识结构,单一的教学方式与严肃的课堂氛围都有碍学生学习的热情;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对语言的运用重视不足,导致了语言学习者的语用能力长期滞后。种种这些问题均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反思,做出改革。
- 赏识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法
教育家期普朗格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因它对人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赏识教育以积极鼓励的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升自信,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通过赏识发掘孩子潜在的闪光点,给他们发挥创造性才智的机会; 教师学会给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则会增强学生奋进的动力。这时,再加以赏识,扩大赏识教育的广度, 就会使教学效益得以彰显,教学课堂更加灵动。
当然,赏识教育不是万能良药,在适度赏识的基础上应该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采用积极的比较。学生与成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有着不同特征, 同龄同类学生在性格、能力与发展水平上也存在不同差异。赏识教育就是要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要允许失败, 在尊重的基础上加以批评指正,帮助学生找出原因, 鼓励其勇敢地克服困难, 这样学生才能听其师,信其道。此外,不同类别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程度的赏识, 尤其对于那些学习特别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加大赏识力度, 多给予积极的评价。而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要给予不同的任务,不要过度的赏识,避免盲目自大,有碍学生发展。
2. 赏识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内容
教育必定要传播知识。这里的知识,除了基础的学科知识,还包含社会,经济,思想的变革交往中的社会文化实践中的知识的集合。英语作为国际化的语言,学习者更要站在一个多元化,多文化的视野下去探寻其丰富性,如此才能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传统知识的转化主要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教育者有目的的活动作用下,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使自身发展的多种可能在教育者提供的现实空间转化为现实发展。 而传统知识授受的局限体现在割裂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强调语法和知识点的背诵,缺乏对开放性知识的引导,有关社会民俗,政治经济体制等背景的相关上位知识较为缺乏,这都影响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社会文化实践的多元化也势必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从活动的整体看,它力图实现由教师代表的社会文化实践主体的目标追求向学生为代表的个体发展的转化。 赏识教育理念之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死”知识,单一的记忆,而是在不断激励的机制下,发掘内在的潜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探究更加广义知识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实际运用。在鼓励交际与合作的同时,学生能更好的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背景知识,这都能促进其英语的学习。知识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彼此间相互参与,相互承担,生命与生命的平等对话与倾听转化为个人内在的精神,唤醒生命的自觉,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3. 赏识教育理念下的教育理想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对人生命发展的实践。如何才能认识生命的价值,开启生命的自觉正是教育的使命所在。威廉姆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 赏识教育正是一种尊重生命的教育。它从关注生命情感入手,激发个体生命的热情,唤醒个体生命自觉的意识,让人们在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探寻中不断进取,永不止息。
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在这个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培养具有“生命自觉”的人才就是时代精神的诉求。拥有“生命自觉”的人不会逃避挑战,也不会被动地迎接挑战,而是会自觉主动地寻求挑战。 正如赏识教育,在爱与鼓励的伴随下,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具主动性的与外界沟通,建立和谐关系。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下,赏识教育让学生拥有自信,懂得积极改变自我,寻找理想的发展空间。那么,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孩子都充满了进取精神与创造力,让生命永新,不断向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