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华中师范大学教科所孙明重教授则说:“不顾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味拔苗助长,盲目攀高,只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长期的、大量的、枯燥的训练,使幼儿失去了天性和兴趣,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少孩子在压力下过于自闭、独处,以后就会恶性循环,更加不愿与别人交流。有的孩子则以自我为中心,经不起挫折、批评,将来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改变一生。
(三)原因分析
从大的方面讲,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孩子们从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展开了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压力也传递到幼儿教育阶段,很多幼儿园以“发掘孩子潜力”为目标,让学龄前儿童提前进入了小学生活。
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之间互相攀比。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认识多少汉字,会算多少数学题,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于是明明知道小学化教育有悖儿童的身心特点,还是硬着头皮让孩子去学。
广州市某省一级幼儿园的园长分析认为,幼儿教育之所以出现小学化现象与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是分不开的。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更加注重哪所幼儿园学到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所幼儿园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为了招徕生源、多赚钱,便一味迎合家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接受能力而开设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等,使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成人化倾向更加严重。
(四)应对策略
第一、笔者认为应对该现象应进行深刻的剖析,明确指出其中的利害关系,让家长、社会认识到这种短视行为的危害性。第二、家长应注重儿童的发展,不能把儿童当作自己沽名钓誉的工具。家长应正确认识到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别性。要允许孩子以其自己的速度成长,不要盲目攀比,对孩子有过高、不切实际的要求。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保护孩子童年的欢乐。第三、社会观念要转变,要摆脱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我国的教育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幼儿教育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第一站,在这种教育形式下培养出来的儿童就更加缺少童真了。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社会、家庭、学校、幼儿园各方面因素应该结合起来,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杨冬梅,夏靖,张芬. 以公立学前教育为主导 促进普及和公平——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的经验[J]. 教育发展研究,2010,(24).
[2]罗英智,李卓.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3]黄绍文.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05,(9).
[4]张云蕾.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以吉林省地区部分幼儿因调查为个案[D]. 东北师范大学,200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