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师应加强教育与引导力度
由于云南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的授课老师可以把宗教作为一门知识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可以增设一些宗教选修课,既满足大学生对宗教在文化层面上的浓厚兴趣,又让大学生了解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宗教的实质和社会作用,进而对令大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作出科学解答。比如佛教有许多劝人向善、加强自我修养、维护社会和谐的主张,基督教也是如此。基督教《圣经》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典籍,不仅文学性、故事性强,而且通俗易懂,大学生很容易由欣赏,同时,一些宗教方面的书籍绘画等等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经过正确的途径了解和学习,可以消除对宗教的距离感、神秘感、好奇感等等。学校的辅导员应该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大学生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不断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三)学校应完善与创新管理体制
云南高校中信教的学生比较多,学校应该因地制宜的完善和创新相应的管理体制。学校统战部应该在党委的领导下建立一个专门管理宗教事务的民族宗教部门,统一协调学校的民族宗教工作,在学院设立一个专门的学生宗教事务处与学校的统战部形成上下一致的学生宗教事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信教学生的宗教活动动态,把宗教渗透的炮弹抵挡在校门之外。同时学校应该加强教学管理和校园管理,明确要求不得在大学校园内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不得到未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要求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履行有关管理规定,严禁校内布道等,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严惩不贷。
四、结语
云南校园地处边疆,尤其边境一线的民族地区的一些地方高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文化环境和特殊的国防意义,成为敌对势力宗教渗透的重点对象。宗教渗透日益猖獗不仅给校园的安全带来破坏,而且对云南宗教和谐的生态关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对民族团结、国家长治久安带来挑战。敌对势力企图借助宗教渗透校园,宣扬西方价值理念,散布民族分裂言论,以宗教认同挑战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国家认同。对宗教渗透云南高校防范不力,势必危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导致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失衡,产生严重的国家认同危机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怎样有效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维护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安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日后需要着力推进的工作内容和研究任务。
参考文献
[1] 孙浩然.“宗教渗透”概念辨析[J].世界宗教研究,2007(4).
[2]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