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的“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脚步。不仅教学效率不高,而且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一线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而师生的交流需要以平等对话作基础。否则,就成了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著名学者钟启泉曾指出:“教学过程的逻辑就在于它的独特的现实情境(主要是对话的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师生借助于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达到互识、共识,将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数学课堂;对话;平等
传统的“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脚步。不仅教学效率不高,而且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一线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而师生的交流需要以平等对话作基础。否则,就成了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著名学者钟启泉曾指出:“教学过程的逻辑就在于它的独特的现实情境(主要是对话的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师生借助于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达到互识、共识,将显得更加重要。”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该如何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
在课堂上,当需要学生畅所欲言时,如果学生望着老师的脸,不敢举起自己的小手,这就说明学生与老师对话的愿望不够强烈。新世纪的老师要切实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发展,把学生摆在一个与教师同等的地位上,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中自由地去求真、去求实、去求学、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都能感到“我能行” !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应当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对话,心甘情愿地做学生前行的向导。这才是数学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②的心态。当我们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时,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这样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学习的效率自然也相对较高。下面就我区一位教师参加的片级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的教学片段为例加以分析。
案例1:五年级《找规律》教学片段
(一)课前准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美丽的泰安小学,(多媒体出示:泰安小学风貌)在我们泰安有美丽的凤凰岛(多媒体出示:凤凰岛风貌)今天,表现出色的同学,老师会送上一张凤凰岛的门票,欢迎他到凤凰岛游玩。
2、(出示课题:找规律找规律找规律找规律找规律找规律找……)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找规律,你能在课题上找到什么规律?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每三个字一组,有六组,余一个“找”字
(二)导入新课,操作探究
1、师: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每个同学今天都能够多动脑发言:(出示:动脑发言动脑发言动脑发言动脑发言…………)如果照这样的规律排下去,第49个字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知识。
2、(出示例1图)
学生观察图后,师提问: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旗呢?(学生讨论,集体交流)
(出示盆花)师问: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边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交流方法)
学生回答,师出示方法:①○●○●○●……(画15个圈)
②蓝红蓝红蓝红蓝红……( 在字下面标1、2、3、4、5、6……15)
③15÷2=7(组)……1(盆)
师提问:2、7、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学生评价)
(出示彩灯)师提问: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第18盏彩灯呢?(学生讨论,计算后交流)17÷3=5(组)……2(盏)18÷3=6(组)
(出示彩旗)师提问: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21面彩旗是( )色,第23面是彩旗是( )色。(学生计算后回答)
(出示上课要求:动脑发言动脑发言动脑发言动脑发言…………)如果照这样的规律排下去,第49个字是什么呢?)师提问:现在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学生回答:49÷4=12、(组)……1(个)
本课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老师,老师用介绍自己的家乡的方式与学生对话,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真诚的微笑打动了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出示课题的方式新颖,紧紧围绕所学内容,使学生发现规律,初步体验了找规律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自然而然的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
教者设计了让学生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得出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学生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等方式找到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又学习了别人的方法,体会到集体的力量。由于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敢想敢说。当老师提问:“用什么方法最方便?”学生纷纷指出:画圈的方法虽然不错,可是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如果有100盆花,那多费事呀!及时的优化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用除法计算的便捷,从而加深了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学习新知以后,教师又及时反馈,出示了对学生的上课要求,做到前后呼应。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价值。
优化数学语言
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语言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数学语言要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做到言简意赅。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学生社会阅历不深,辨别能力不强,他们对事物缺乏直接的认识。因此,老师在传授间接经验时应用趣味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引起学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原先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狐狸飞飞开了家超市,小动物们都来光顾。小猪笨笨看中一根可口的火腿肠,他问飞飞多少钱?飞飞告诉它:“1元一根!”笨笨想了想,从钱罐里掏出10个1角的硬币说:“给我拿十根。”飞飞说:“10角钱只能拿一根。”笨笨不服气的说:“你骗人,应该是10根。我要请小动物们来评理。”这时,我说:“小朋友们,咱们来给小猪评评理,他受骗了吗?”学生听完故事,积极性可高了,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就得出结论:10个1角就是1元,1元=10角。接着我又鼓励学生利用钱币进行“换一换”、“买一买 ”的游戏,把生活还原于课堂,学生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在游戏中,学生通过对话体验到怎样付钱和找钱,既学会了计算方法,又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