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构建英语高效课堂。主变成主导。变教材为媒介物。活化课堂教学。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精选习题。注重语言的输出功能,提升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主导 媒介物 化课堂 输出
知识是引领时代的先锋,语言是承载知识的媒介。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一直致力于如何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一:要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变,从主体变成主导。
很多教师习惯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从头讲到尾。忽视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在我的高效课堂上我尝试着给出学生导学案,也就是告知他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要求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集思广义的基础上,每节课都很不同,即使相同的导学案在不同的班级也有不一样的效果,学生们自学的能力在课堂上熠熠生辉。不再是我讲多少,而是学生们比着谁学的更多更透。当然遇到了学生们无法解析的问题,老师还是要进行疑难解答的。记得必修一一单元的那课是friendship,
是关于友谊的。课前导学案我要求学生每个人都写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当时王婉婷同学的文章是写的最棒的,她回忆了和儿时伙伴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也谈及了她们后来的误会和分离。用词准确,情感真挚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让你觉得不是在学习语言而是在分享人生的感受。还有王敏的作文也很感人,她把对朋友的友谊看做是生活中的太阳,让她拥有了很多的感动和幸福的时刻。她在文章中说友谊是人的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当然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小王博的文章。他是我们班外语底子最差的,通常是最没有自信的学生。那天在同学们鼓励的目光下,他站到了讲台前,用它不是很完美的,甚至有些瑕疵的文章赢得了同学们鼓励的掌声,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了友谊的内涵,友谊在于包容,互助。在于彼此的鼓励和支持,看到他们如此我感到当他们的老师的那种自豪和欣慰。并在课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辅导,力求达到完美。
第二:要实现教材的转变,变教材为媒介物。
语言的学习绝非一朝一夕,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在新的高效课堂上我不再是单纯的教教材,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用教材教,以它为媒介物,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达到了动化课堂,活化教材的目的。在英语的实践教学中记得有一节课是关于地震的。我的导学案设计的是很多关于地震的图片,从中我们充分的感知了地震的危害。并通过一段简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为生动的了解了地震来时的情景。布置学生第二天在课堂上谈论地震的危害和预防。在第二天的课上同学们找出了更多的视频资料,并且配上了英文的解说,他们的样子嫣然是英语主播。娓娓道来,循序渐进。让你就像在上一节地理课一样,真正的感受到了语言的活化。从而使这篇课文成为我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媒介物。
第三:要实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转变,活化课堂教学。
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引入新知识,然后操练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一直是在被动的学习。那么如何以一种具有创造性和时效性的方法引出知识,解析知识,使每一节课都与众不同则是对我们的挑战。记得有一节课涉及到了关于眼睛的一些词组(美丽的: beautiful
大的: big/large明亮的: bright锐利的: sharp小的: small/tiny明亮的: starry水汪汪的: watery
分的很开的: wide-spaced等,很难记全。那怎么办呢?于是我就启发学生们提出了若干种记忆的方式,例如:star星星是明亮的,加后缀后来形容我们的眼睛。形象而直观,逗得大家直笑,也记住了它们。使我觉得学生们真的很棒,潜力无限。也使我觉得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教法和知识是多么的刻不容缓。从而使自己加倍的努力力争做到更好。记得在一次语法课上涉及到被动语态,设计的理念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记忆八种时态的被动语态,两种语态。总结归纳找出规律。结果王曼同学把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分为一组,把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分为一组,把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分为了一组,最后把现在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分为了一组,一一对应记忆,方法巧妙。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每个时态对应的被动语态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们眼前一亮,原来很难记的东西,一下子简单起来,大家一起为她喝彩。可见同学们的能动性是很强的,我们永远不要害怕他们做不好,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好的多,精彩的多。
第四:注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
一节课从设想到实现包括四个环节:设想、设计、实施、实现,可往往事与愿违,实现的效果常与设想大相径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有思想和主见的人。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常是无法预知的。学生的反馈是对我们教学效果的检验,我们应该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必要时也要进行及时的修改。记忆,方法巧妙。记得有一次我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谈论伟人。结果学生们谈论的是黄继光,董存瑞,认为他们是伟人。使我不得不及时的向学生解析伟人和英雄人物的不同。并加以说明。重新设定导学案。类似的情形很多,时刻考验着教师的应变能力。所以教学相长也许就来自这里。多思好问的学生锻造好的老师,好的老师培养出有素质的学生。
第五: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首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正确分析和把握教学对象,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并做到以下几点。
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梯度。因材施教。
创设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充分认识自身的条件,不断提升自己驾驭教学的能力。
教育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就是活动,教学设计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并非单独可以完成的。要想有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就必须不断的丰富自己,以实现教学的多样性,有策略,务实效。最终在变中寻找不变。变的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变的是学生对知识的驾驭水平的提高。
第六:针对每节课知识,精选习题。巩固生成。
为了验证知识的掌握水平,配备相关的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习题需要精选与本节课内容紧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做好及时的巩固。禁忌使用成题。应付了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设定教学计划和习题的选择会花费很多时间。但是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值得的。学生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习题的选择要以基础为主,不要弄得偏而难。要紧扣导学案所涉及的到的知识。做到稳扎稳打,不偏不移。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巩固的效果。而且作为教师要善于自己编题。使自身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从而适应时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