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在高职教育中,根据要求,学生既要学习大学生相关的公共知识,也要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任务相当的繁重。因此,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思路,系统化获得职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职;职业能力系统化
自从张德江书记作了《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大战略》的讲话以来,重庆地区的高职教育的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加速发展趋势。高职教育的能力需求、知识结构、教育方法逐渐向精细化发展,对于教师和学生,一开始都面临几个问题,即“要什么、做什么、学什么”。处理好这三个问题,对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而且,要在高职学习有限的时段内,发挥最高的学习效率,将这三个模块“系统化”是必须又迫切的。
下面就谈一谈关于系统化这三个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要什么-职业能力结构体系系统化根据一般定义,职业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有报酬、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职业不仅是个人赖以生存以及维持家庭生活的基本手段,也是使个人的才能得以发挥和发展,兴趣得到满足,获得名誉、地位、权利以及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主要途径。个人要在社会上谋求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就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及妥善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还要有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统称为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作为就业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胜任职业岗位,满足社会和个人对职业的需要。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国内外对职业能力的研究较多,概括起来,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
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或综合能力。如果能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下表: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理解为:完成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所必需的能力,即根据职业(工种)的特殊要求,劳动者对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所必有的综合水平。
从高职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其就业反映了职业分化的一般规律,即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具有技术革新与推广能力。根据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可分解为:
(1)对技术创造原型进行具体化设计,并组织实施于现实的生产实践中,或者把重要的、全局的决策具体化,做出部门性的决策并组织落实;
(2)维护、监控实际的技术系统或组织系统,发现、分析和解决综合性的复杂的技术或操作问题,对基层技术员、工人或业务员提供指导和咨询;
(3)在服务领域运用专业能力与知识向特定顾客提供全面的或综合性的服务和咨询。
在三年的学习中,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一般安排学生学习培养这四块知识和能力,即公共素质、实践能力、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前两项就是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后两项就是培养专业能力。
校内教学主要学习公共基础、公共素质和专业技能等课程;校外教学主要是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程及综合实践类课程,在实习过程中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实习项目,并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实习任务。培养其熟悉和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因此,在开发和设计高职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时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要求,紧紧围绕三种职业能力,让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近地得到培养。
二、做什么-职业能力个人规划系统化在高职学生的就业中,能力要求是比较明确的。但无论是哪一个专业,高职学生所必须的职业能力首要的就是职业能力规划系统化,笔者认为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职业分析能力、二是职业规划能力、三是职业执行能力。因此,从进校学习开始,能够尽快地作好自己的职业能力规划,是完成职业系统化的重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