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来源:互联网 sk005 | 鲍岩桃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情境教学  高中政治  轻负高质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整体参与,既重视结果,又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为目的。而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政治高考也相应的进行着变化。如何适应变化的高考试题,这就对教师平时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情境教学法”强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为出发点,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和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与高考紧密接轨,成为了高中政治课教学达到“轻负高质”教学目标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逐渐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情境教学  高中政治  轻负高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思想政治课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即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的这一理念,笔者尝试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期以降低学生对抽象政治理论掌握的难度,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达到“轻负高质”的教学目标。
本文所述的情境教学法采用了李吉林教授的定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政治高考也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坚持突出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坚持能力立意,体现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把自己“摆”入情景,在体验、感悟、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实现从“应试”到“应用”的转变。而在考试的过程中对某一材料的运用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分析,找准和课本内容的结合点。这就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情境教学法则刚好适应了这种情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本文分别从情境的选择、情境的设计、问题的设置、教学的实施等几方面阐述了笔者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的实践与探索。
一、情境的选择要注重生活化、时效化、典型化
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问题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传统教材中举的例子多是理想化的、成人化的东西,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而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同时思想政治课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所以在情境材料的选择上应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围绕学生关注的经济现象、社会问题,选取学生身边的比较典型的背景材料。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教学中我每堂课都会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取一些典型材料,设计一些问题或制作一些图表、模型来创设情境,情境的精心创设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前提。只有当创设的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且在内容上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时,学生才能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如在《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中,教师可以用这样一组画面创设这样一个情境:CPI上涨对你家消费的影响;为什么会暂时搁置汽车的消费;物价上涨对你家个体餐馆经营的影响等等。这些现象对中学生身有体会,学生会有话可说,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情境的设计要尽量趣味性、精炼性、一例性
情境选择好之后,教师必须对情境进行必要的编辑,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并非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创设情境,否则一节课下来就成了情境的堆积,学生只是在眼花缭乱的情境中感受热闹,无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做菜,同样的材料,烹调高手可以出一道美味佳肴,而一般的厨师可能只出一般的菜了。因而教师还要善于改变创设情境的方式,如果总是“陈词滥调”,势必会让情境激趣的功能逐渐丧失。这就要求教师对情境的创设做到尽量的精炼,有趣味性,用一个故事的情形一例贯之。例如在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框时,我以一个学生熟悉的《马可•波罗游记》故事贯穿课堂的始终。(一)故事的开篇: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将中国和东方介绍给欧洲的第一人,《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中古时代欧洲人的地理视野,掀起了一股强烈的东方热、中国流,从此商人来了,传教士来了,并且这种东方情结在欧洲持续了几个世纪。中国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271年,与马可•波罗一同重游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故事的展开:1、“初来乍到”:马可•波罗途经中东,历时4年多,他终于来到了中国,“初来乍到”的他很想听听中国朋友是怎么介绍中文华文化的。下面请同学们为他当导游。2、“走进中国”:带着对中华文化的好感,马可•波罗开始了中国之旅,他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和富有让他惊呆了,他走后到过新疆、甘肃、四川、云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每到一处,他总要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然而他发现各地都各有千秋。下面就以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为例,请与他一同游览的同学介绍一下。3、“研究中国”:云南居住着20多个少数民族,马可•波罗在游览了云南之后,他很快被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所吸引了,于是他决定研究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请大家帮忙!
(三)故事的结局:今天的文化之旅已经接近尾声了,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我们的中华文化,你会用——博大精深(学生由感而发,齐声回答)。就这样学生自主完成由提炼材料到得出理论的过程,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本堂课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梯度性、针对性、启发性
有人认为新课程教学就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笔者认为这是个误区,但是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怎样设置和生成有效的问题。有专家研究后指出,一节课的问题设计最多不应超过5个。我认为在问题的设计上到不在于这样的精确,但我赞成在情境问题的设置上要做到少而精,主要做好“三性”:梯度性、针对性、启发性。
梯度性是指教师所设的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递进关系,层层深入。教师在依托情境材料进行问题设置时,千万不能“深一脚浅一脚”,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而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名城绘《名城绘》
《名城绘》杂志,月刊,于201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主管,淮安日报社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年刊)创刊于2017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是陕历博搭建的重要平台,彩色印刷,每年一辑。立足丝路起点长安,关注丝路沿线...
科学导报《科学导报》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科学导报》杂志官方网站。电话:0351-7537086,地址: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科学导报...
北方水稻《北方水稻》
《北方水稻》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530/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田水利、综...
科学之友《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032/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社区、健康...
法学《法学》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法学》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67640120,地址:北京市丰台区...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