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摘要:历来绝大多数的《水浒传》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常发生“误读”:小说中描写了许多杀人吃人的强盗恶习,但读者却嗅不到其中的血腥气;小说中众多梁山好汉是权借水泊避难,专等招安,但人们却冠之以“忠义”英雄;小说中描写的明明是一伙落草为寇的“聚义”,但人们却称颂其为农民起义的代表。而正是这种“杀人避难”“落草为寇”的所谓“忠义英雄”的恶习,似乎一直沿袭到了今天,沿袭到了所谓“街头聚义”的古惑仔中。
关键词:水浒好汉、古惑仔、忠义观、匪气
剖析梁山好汉与古惑仔的忠义观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行为新的解读
《水浒传》乃世界文库之瑰宝,在艺术上堪称一流,其文学创作,思想价值,语言等方面在文学界具有无法抵挡的震慑力量,他的诸多贡献我们有目共睹,但也不能“因玉掩瑕”,对它的“瑕疵”极力辩护或视而不见。我们评价梁山英雄时不能一褒到底,而无视他的缺点,犯“赞美大树的时候连乌鸦一起赞美了”的错误。
历来绝大多数的《水浒传》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常发生“误读”:小说中描写了许多杀人吃人的强盗恶习,但读者却嗅不到其中的血腥气;小说中众多梁山好汉是权借水泊避难,专等招安,但人们却冠之以“忠义”英雄;小说中描写的明明是一伙落草为寇的“聚义”,但人们却称颂其为农民起义的代表。而正是这种“杀人避难”“落草为寇”的所谓“忠义英雄”的恶习,似乎一直沿袭到了今天,沿袭到了所谓“街头聚义”的古惑仔中。
一.时空隔不断的匪气
“古惑仔”一词源于广东方言,在广东和香港那边比较流行,就是指那些街头混混,干黑社会的,并且随着《古惑仔》系列电影而走红,在年轻人中尤为流行。而正是这一阶层的人群,身上印嵌着与时隔八百年之久的梁山好汉们一样的“匪气”:讲“义气”,爱打架,外表古里古怪,脾气喜怒无常。而这种行为上的惊人的相似性,恰恰表现出了两者在“忠义观”上的相似性。
二.此“忠义”非彼“忠义”
忠义是儒家推崇的重要伦理道德准则。所谓忠,说白了就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如三国中桃园结义的誓词“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所谓义,就是讲究信义,不忘故主,有恩报效。正是因为这样的忠义,关羽才能被后人尊为“关圣”,受到众信徒的顶礼膜拜,这种“忠义”即通俗意义上的忠义,用作后世评论忠义的一个标准。而《水浒传》中表现的“忠义”与此“忠义”可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对《水浒传》冠之的“忠义”,早前就受到了不少人的非难,并不鲜见。金圣叹就曾在《水浒传序二》中说:“若使忠义而在水浒,忠义为天下凶物呼哉!且水浒有忠义,国家无忠义耶?”俞万春在《荡寇志·引言》中则说的直截了当:“总而言之,即是忠义,必不做强盗,即是强盗,必不算忠义”;“从此天下后世做强盗的,无不看了宋江的样,心里强盗,口里忠义。杀人放火也叫忠义,打家劫舍也叫忠义,戕官拒捕、攻城陷邑也叫忠义。看官你想,这唤做什么话?”
前边已经提及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们之忠义与街头古惑仔之忠义颇有几分相似——为利益进行血腥的杀戮,却看不到像关羽那般为国为民的半点忠心义气,从此种程度来看,可以说是同为“天下凶物”。
对于《水浒传》,我们仔细阅读后会发现,梁山好汉的“忠”只不过是对昏庸腐朽的朝廷的愚忠,正好迎合了古惑仔们对自我帮派的愚忠,而这种为了反动腐朽的统治阶级的“效忠”;为了帮派,为了社团的“效忠”视为英雄所不齿的。同样,他们的“义”也只是江湖好汉们之间的小集团的“哥们义气”,不管是武松结交宋江、张青、施恩也好,还是吴用、晁盖与三阮的聚义也好,还是《古惑仔》电影系列陈浩南、包皮、太子、大东等人的义气,那都是落魄江湖的强盗、草寇们司空见惯的把戏。他们彼此结义,都一般“哥弟”称呼,看上去好像义薄云天,其实却正显示了他们那种江湖义气的狭隘性,那种“古惑仔式的水浒气”,与英雄为民众抛头颅,洒热血的“高义”截然不同。
从最“地道”的古惑仔中可见一般。《水浒传》中好汉有一百零八个,而李逵应该是其中典型中的典型,但他不能称为好汉,更不能称为“农民英雄”,而只能算作是名古惑仔,而且是名最地道的古惑仔。之所以说李逵是地道的古惑仔主要在于:李逵的尚武斗狠,除了正常的战场上对敌作战勇敢不怕死以外,还有很不正常的杀人成性,导致滥杀无辜,比如江州劫法场时,不问青红皂白对着围观者大杀出手;李逵面对武功不如自己而无意中冒犯自己的弱者,往往为了逞强而对对方蛮不讲理,比如酒保动作慢点或者闲话多点就要打骂,歌女正在唱歌干扰了他和宋江谈话,他动手就打骂;韩伯龙虽然是一个强人,毕竟是打算来投靠梁山的,朱贵已经做了安排,就因为韩在李逵面前号称自己是梁山头领,激怒了李逵,李逵就杀了他,也属于滥杀范围,毕竟韩与李逵以及梁山,并无直接仇恨。
李逵对于曾经亏待过,陷害过自己的人,报复心理极重,比如吃李鬼,黄文柄肉,屠杀众猎户等行径。其报复手段往往比之前对方陷害他的手段还要残忍,这就是露骨的古惑仔的本性。
可是李逵只能算作一百零八人中的一名代表,其他代表还有很多,如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开的“人肉包子专卖店”,王英好色等都是典型的“古惑仔行为”。可是无论什么版本的电视剧,只会去美化这一百零八好汉,否则严格按照原著去拍,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会是一群蛮不讲理的魔鬼;一群以杀人为乐的强盗;一群地道的古惑仔。
匪气就是匪气,或许连大众膜拜的水浒忠义也逃脱不了匪气的陋习,而对于这种带有匪气的忠义,或许只有那些混荡于街头的混混仔仔们才会始终不渝的信仰,而正是他们才会将这种“古惑仔式的水浒忠义”世袭与继承,并且只会是“世袭”和“继承”。
参考文献:
[1]《水浒传》
[2]《水浒传序二》
[3]《荡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