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消了研究生公费招生类别,实行滚动的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制。迫切需要探索适应适应新机制的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办法,做到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公平、公正,调动教育主体研究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学校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培养机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我国自2006年在西安交大等高校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到2009年全部部属院校推广实行。新培养机制下,研究生招生类别取消了原来的公费和自费,全面实行奖学金制。新的培养机制改革了硕士研究生“一考定终身”非定向录取类别,取而代之的全面实行自筹经费,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三年滚动评定制度。新培养机制有利于调动教育主体研究生和导师的积极性,为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学校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的培养和资助机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在新研究生培养机制下,对研究生科学的考核和合理地评定奖学金是一项有待于逐步完善的工作,

[资助项目]
2009年度南京农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作者简介]康若祎,1979,女,硕士,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025-84396671,13814058935,江苏南京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生科院,210095 ;林桂娟,1968,女,硕士,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研究生秘书,讲师。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奖学金的评定办法。
一、探索适应新培养机制的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的重要性
(一)新培养机制下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的需要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思路和基本设想,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全面实行自筹经费,所有研究生都必须交培养费,实行奖学金为主的研究生资助制度。原有的入学考试决定的公费、自费培养模式,改革为滚动的奖学金评定制度,研究生每年都有申请奖学金的机会。从研究生方面来看, 由于研究生的奖助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奖助覆盖面和奖助强度进一步提高,奖助的评定也与研究生学习和科研表现结合起来, 研究生的生活保障程度和学习、科研积极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1]。
研究生培养实行奖学金制后,各培养单位的奖学金评定办法是否做到公正、公平,是否能适应新的培养机制,是目前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研究生最关心的问题,探索适应这种新机制的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办法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二)原有的研究生评奖评优办法不能适应新培养机制的需要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实行的奖学金滚动评定制度,而如打破
了原有“一考定终身”的评定规则,每年进行一次优秀奖学金评定。就目前大多数高校而言,奖学金的评定等级与学费直接挂钩。这样一来,研究生对评奖评优关注度会大大提高。
原有体制通过投票测评民意排名评奖评优办法,由于一些因素不能做到相对的公平,如研究生通常以师门或实验室为单位活动,导师间的研究生相互了解较少,一些大导师实验室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投票结果显示,这些实验室的申请奖学金的研究生票数就会偏高,奖学金获得者通常会集中在某几个导师的学生中,投票评选不能代表广泛的民意,不能对全部研究生做出客观的考核评价。
二、探索研究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的具体办法
申请奖学金的研究生必须具备基本的条件,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
国家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各项集体活动,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习成绩优良,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扎实;在科研工作中踏实肯干,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完成导师交付的学习和科研任务;有良好的道德品德修养,学风严谨,学术规范,身心健康,无任何不良记录。并由在奖学金评定规定时间内递交申请的研究生形成候选人,研究生二级管理单位学院成立奖学金评定委员会,依据个人综合评分成绩来确定研究生优秀奖学金最终人选。
(一)一年级研究生综合成绩评定方法
Z=K+F+M
Z为综合成绩;K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成绩;F为复试专业课成绩(博士不计);M为面试成绩,包括外语交流能力测试50分、综合素质及能力考核100分。
(二)二年级研究生综合成绩评定方法
Z=X+Y+J
Z为综合成绩;X为研究生第一学年修读的所有课程加权平均分(百分制),参评的研究生需修完必修课程75%的学分;Y为发表论文影响因子累积分;J为综合素质奖励分值(上限分值为2分)。
其中,发表论文影响因子累积分(Y)的加分标准:
SCI文章直接按照影响因子累积加分,国内核心期刊每篇加分标准Y值为0.5。文章发表或接收时间范围为评奖的上一年8月到当年9月,每篇文章只能用来申请一次优秀奖学金。对于发表的论文,参选研究生必须为第一作者(同等贡献作者奖励分值只能给排名第一位的研究生),以在读学校为第一单位,导师为通讯作者。
其中,综合素质奖励分值(J)的加分标准:
(1)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奖励加1分,获院级奖励加0.5分;
(2)为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对参加校级及以上活动获奖奖励加分加分标准为:校级及以上一等奖(第一名)2分、二等奖(第二名)1分;
(3)在院研究生分会、分团委任职的研究生,根据工作积极性和出席情况加0.5-0.1分;
(4)担任班长、党支部书记的研究生加0.5分。
所有获奖或任职时间范围都为评奖的上一年8月到当年9月期间。已评定的奖学金类奖项不再重复加分,如“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各类校(院)级名人企业奖学金等。
(三)三年级研究生评定办法
三年级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主要以科研为导向,由导师或课题组按照学校下达的比例推荐候选人。候选人名额取整,不进行四舍五入报送奖学金评定委员会;不足1的名额可以推荐一位备选人竞争二等奖学金名额,该评选等名单汇总到学院后由学院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统一评定。
三、新培养机制下奖学金评定办法的主要体现的内容
(一)体现了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
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强调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导师作为研究生的直接培养主体,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各环节应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也对研究生的专业培养和科研训练担负着直接指导责任
[3]。相应制定研究生评价办法要充分体现导师负责制,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学习、研究创新的积极性。优秀奖学金评定办法一年级研究生考试成绩和导师组综合面试为依据,三年级优秀奖学金主要以科研为导向,由导师按照研究生的科研情况推荐候选人,充分发挥导师培养和管理研究生的自主性,激发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