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内隐与外显对中职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内隐与外显对中职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来源:互联网 sk004 | 赵喜雪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内隐  外显  英语词汇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

  本研究在已有内隐理论基础上,采用指导语分离程序,以某职业高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带前缀词汇为材料,分别实施了内隐学习、外显学习、先内隐后外显学习、内隐外显交替学习四种形式,考察了在不同学习方式下的效果,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

  结果发现:词汇材料学习的即时效应为外显学习显著好于内隐、先内隐后外显和内隐外显交替三种学习方式;在词汇学习的延时效应中,四种学习之间都没显著差异。

  关键词: 内隐 外显 英语词汇

  1 引言

  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某些规则,是无意识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获得知识,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外显学习是指有意识地需要努力去解决问题,要采用一定的策略去完成的学习活动,可以用语言表达出规则的学习过程。

  由于中职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且对英语多数没有兴趣,但是在现阶段英语又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如何能让学生尽量学到知识,是一线教师经常思索的问题。本人在给学生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多数是凭感觉回答问题。对于中职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内隐学习给了本人一些启示:假设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入了内隐学习,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从1967年Reber提出内隐学习的概念之后,很多学者对内隐做了研究,获得丰硕的成果,但是那些理论都是建立在人工语法学习状态下,并不能直接给一线教师做指导作用。

  2实验

  2.1 研究目的

  本实验是根据学生某次摸底月考成绩抽选四个实验班,四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呈方差齐性,所以学生的初测成绩基本上可以反映学生的水平,以保证这次选用的是四个平行班。经过学习之后得到的不同成绩,可以认为是不同的学习方式所致的。考察四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验证不同学习方式的即时效应和延时效应。

  2.2 被试

  从东莞市某职业高中学校2009届高三级368名学生抽选120名,将被试分成四个实验班,每个班30人,所有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实验。

  2.3 仪器设备与材料

  实验使用台式计算机,刺激通过17英寸液晶显示屏呈现,被试利用计算机鼠标点击,根据指导语进行学习。

  实验的材料是以for/fore under inter dis为前缀的单词各选取15个,该词汇均选自于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所选用的词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与在职业高中所选用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本人把实验中选用的词汇与他们所学过的教材词汇表进行核对,以保证所选用的词汇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其中40个用于学习,20个用于测试,共计60个词汇。含有四种前缀的词汇词性有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在学习阶段,是从这四种前缀中各随机抽取10个。测试阶段的20个词汇在学习过程中是没有出现过的,被试补全词汇的前缀拼写。学习完成后立即进行测试,得到的成绩为即时效应,一个月后对被试进行重测,得到的成绩为延时效应。主要的目的是测试被试在四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下,哪一种的学习方式最适合他们快速的掌握词汇并保持得最好。

  2.4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自变量是4种水平(即4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 ,4个水平分别是内隐、外显、先内隐后外显、内隐与外显交替。因变量是词汇前缀规则掌握正确性的两次测试——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

  2.5实验程序

  本实验采用内隐学习研究中的强分离实验范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内隐与外显的分离,同时又进行内隐与外显不同形式的结合。具体的学习方式有:内隐、外显、先内隐后外显、内隐与外显交替。实验阶段分为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

  实验阶段的指导语如下:

  (1) 内隐学习指导语告诉被试这是一个学习实验,下面计算机会呈现40个句子,由主试朗读屏幕上的句子,被试注意观察句子中加粗字体的词汇,学习结束要测试。

  第一遍呈现的句子如下:

  How did you come by that scar on your forearm? 你臂上的伤疤是怎样来的?

  然后再呈现一遍单词

  Forearm 名词 臂

  (2)外显学习指导语是告诉被试这是一个学习实验,下面计算机会呈现40个句子,被试注意观察句子中加粗字体的单词,它们是有一定的规律,句子呈现的时间很短,被试在看屏幕上的字幕时,同时认真听主试朗读一遍句子,发现它们中的规律,学习结束后要进行测试。

  (3)先内隐后外显的指导语是先告诉被试这是一个学习实验,下面计算机会呈现20个句子,由主试朗读屏幕上的句子,被试注意观察句子中加粗字体的词汇,接着告诉被试下面计算机会呈现20个句子,被试注意观察句子中加粗字体的词汇,它们是有一定的规律,句子呈现的时间很短,被试在看屏幕上的字幕时,同时认真听主试朗读一遍句子,发现它们中的规律,学习结束后要进行测试。

  (4)内隐与外显交替的指导语是先告诉被试注意观察句子中的加粗字体的单词,呈现10个句子,接着告诉被试下面计算机会再呈现10个句子,被试注意观察句子中的加粗字体的单词,它们是有一定的规律,句子呈现的时间很短,被试在看屏幕上的字幕时,同时认真听主试朗读一遍句子,发现它们中的规律,然后用内隐指导语再学习10个句子,用外显学习指导语学习另外10个句子。

  测试阶段:在答题纸上完成共21道测试题,前20题为补全所缺字母,所缺字母与学习阶段的前缀是相同的规则,第21道题是为了区分内隐组的被试,若被试能写出规则内容且答对了,则此被试的成绩在内隐组中剔除。

  2.6结果

  将同一材料实验的两次测试结果数据收集并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

  2.6.1四种学习方式下的词汇学习的即时效应

  在词汇学习条件下,对内隐学习、外显学习、先内隐后外显学习、内隐与外显交替学习四种学习方式给学生成绩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四种学习方式的即时效应成绩见表1。

  表1不同学习方式下的词汇的即时测验成绩

  学习方式

  词汇学习的即时测验成绩

  平均数

  标准差

  内隐学习

  11.50

  4.30

  外显学习

  12.73

  5.05

  先内后外学习

  8.43

  4.22

  内外交互学习

  10.77

  4.78

  考虑到被试原有的成绩可能会影响到学习方式的训练效果。本研究采用以英语平时成绩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平时成绩为实验前月考英语成绩。

  首先进行回归斜率同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学习方式与平时成绩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3,113)=2.13,P=0.101>0.05,说明回归斜率同质,可进行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3,116)=4.68,P< 0.01。四种学习方式条件下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只有外显学习条件下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先内后外条件,P<0.01。其他条件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心电与循环《心电与循环》
《心电与循环》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124/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心电图教...
现代预防医学《现代预防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于197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365/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妇幼卫...
模具制造《模具制造》
《模具制造》杂志,月刊,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管,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375/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于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349/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双月刊,于199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847/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