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从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看教育公平
从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看教育公平
来源:互联网 sk012 | 张传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教育公平;农村;中小学撤点并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今年我国的中小学撤并校运动已经进行到第11个年头,撤并校的一个重要初衷是要让农村孩子进城接受教育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由于现实的需要,撤并校是一种趋势,但是究竟如何实施,必须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本文在对现实思考的的基础上,分析了撤并校带来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从而认为,撤并学校应该谨慎实施。

  关键字:教育公平;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

  “我儿子每天早上要五点半起床,急乎乎的吃饭,有时候由于贪睡起晚了,饭都顾不上吃,就要往学校赶,再这样下去我得考虑让孩子住校了。”

  “我儿子每天六点半起床,吃了饭后再去学校还不是很紧张。”

  无意中听到两位家长的谈话,一个五点半起床,时间还紧张;一个六点半起床,时间还很宽裕,之间相差了一个小时。当离家近的孩子还在酣睡的时候,离校远的孩子或许已经在奔向学校的路上了,在冬天天短夜长的时候更是披星戴月。对于我国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而且也会影响到知识的学习。而两位学生产生时间差的直接原因在于学生家庭距离学校的远近不同,但这背后,经常会浮现撤点并校这一根本原因。而这只是撤点并校带来的一个最表面的现象,在广大的中西部偏远农村和山区表现的更为严重。我们不禁要问同样是被称为祖国的未来花朵,同样是全国范围内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然而实现的途径、方式方法为什么却如此的大相径庭呢?

  2011年是撤点并校走过的第10个年头。撤并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有所行动,2001年国务院出台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后,“撤点并校”以狂风骤雨般的态势横扫了中国广袤的农村、山区甚至是一些较小的乡镇,这一政策被地方政府断章取义的引用后,成为当地教育布局调整的“一场狂欢”。 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农村小学数为512993所,2009年为234157所,减少学校数合计278836所,总量减少了一半多,平均每天减少学校数为64所。撤并的理由和原因当然很充分,也是大势所趋,如生源的减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考虑、农村孩子到城镇上学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然而,从更广阔更深层次的背景上审视,这一公共政策也引发了许多问题。甚至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进而导致了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的中小学教育更加不公平:

  一、乡村文化衰落,乡村教育文化缺失。

  和撤并校后,大量的农村孩子离开故土到异地求学,他们一年中2∕3的时间在学校度过,仅仅在暑假和寒假在家乡生活,这对于孩子来说童年故土的记忆是隔断的,对孩子心灵是一种摧残,容易使人失去“根”的概念。也会使农村缺少儿童嬉戏田间地头的生机和活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撤并校带来的亲情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是比交通安全、教育成本增加等表面问题更值得反省的、更主要的问题,“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离开父母,来到寄宿制学校,家庭的温暖、家人的温情被剥离了,但亲情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微博中写到“朗朗的读书声在很多农村消失,农村越发显得缺乏生气。因为读书声是乡村文化的重要元素,乡村也会因为有学校而变得完整。同时,乡村教师作为乡间的知识分子,也扮演着无可替代的推崇知识和传播文化的角色,但撤点并校却切割了文化与乡土之间的联系。” 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

  二、家庭教育成本提高,家庭负担增大。

  2011年发布的最新《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发现,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的平均金额为1370元,占家庭总支出的44%。

  在农村,近几年义务教育实施免除学费、书本费和给予伙食费、寄宿费补贴等政策,农民家庭直接的教育负担大为减轻,但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使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等成为新的家庭教育支出,且比从前增加了。即使在西部偏远地区,这种增加额度也在千元以上,这也由此导致在农村一些地区出现了新的辍学现象。中国青年报驻云南记者发现,就在去年,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天鲜乡发白村完小学校五年级的一个班就有10个学生辍学,“无论老师怎么劝说,家长和孩子都不愿回学校。”

  在一些欠发达的农村,教育费用已经成为农村家庭最主要的支出,许多家庭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吉林省白城市对当地40户农户的调差显示:2008年,这40户家庭子女人均教育费用12562.5元,占户均家庭中收入的60%,农民子女人均教育费用相当于4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从此方面说,和撤并校是在让经济收入低的农村家庭承担着较高的教育费用,而收入较高的家庭却承担了相对较少的教育费用,这是教育公平所要求的吗?

  三、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政府责任缺失。

  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而有限的本来就不足的教育资金大部分又被分给了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农村的教育经费更是不足,只能靠减少、压缩学校和教学点来节约资金投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综合多位研究者对于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结果认为,财政性教育占国民生产总值4.5%~5%的目标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

  在熊丙奇副院长看来,各地政府之所以十分积极地“撤点并校”,在于想由此减少办学点、进而减少教育投入,更方便地管理学校,“根本不是什么提高教育质量,为乡村学生着想”。 试想,在同等办学条件的要求下,政府集中对一所学校的投资会远远少于对几十所甚至几百所学校的分散投资。原本政府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随学校数目的减少而随之缺少或丧失。

  四、公共安全事故频发。

  撤点并校这一公共政策酿成的后果是非常多元的,且在每年都会不时见诸媒体。校车事件只是撤点并校带来的一个悲剧之一,学校撤并后孩子们上学的路途由此变得漫长而遥远,最远的学生离学校有几里地,许多家长或者骑电动车接送孩子上学,或者让孩子们坐学校承包的无安全保障的校车。而农村路况的糟糕和交通工具的落后,也使交通事故频发。

  去年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一起运送小学生车辆侧翻事故,共造成15名学生死亡,11人受伤。据悉,如果没有撤并,孩子们中的大部分本可以在该镇张后屯村小上学。然而,2005年,在合班并校中,张后屯小学初中部被撤,并进了首羡镇中学。2009年,又一轮合班并校启动,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张后屯小学被合并到首羡中心小学。康健教授认为,一些地方政府作规划时,只喜欢拿一些纸面的数据说话,比如说孩子上学的距离,有时候地图上直线距离只有两三公里,但由于地形崎岖,山路绵延,实际距离可能七八公里。“这些不能停留在纸面上,需要深入实地考察调研”。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生物质化学工程《生物质化学工程》
《生物质化学工程》(双月刊)创刊于1961年,由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全国林化科技情报中心站主办,是国家科委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
北京民俗论丛《北京民俗论丛》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北京民俗论丛》杂志官方网站。 《北京民俗论丛》(年刊)创刊于2013年,语种:中文,...
外语测试与教学《外语测试与教学》
《外语测试与教学》杂志,于201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2047/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外语...
国外测井技术《国外测井技术》
《国外测井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主管,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性刊物。《国外测...
社科纵横《社科纵横》
《社科纵横》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2-1110/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融与管理、...
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院院刊》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科学院院刊》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68597414,地址:北...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