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在初、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言文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批判继承民族文化精华,而且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学好文言文除了掌握文言词语的意项外,还要学好文言句式。他对我们熟悉句式结构,理解句意,了解句读和古人语言习惯,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古文以及了解相关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言句式在古汉语中也是习惯用语,只是某些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而显得特殊。文言句式常见的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
关键词: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因此文言文中的一般句式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差异性。我们平时所说的文言句式或特殊文言句式,其实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一般句式而言的,文言句式在古代汉语中也是习惯用语,一般句式,并不特殊。因为在文言文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这种存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现代汉语称之为特殊的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常见的有下列四种:
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典型判断句式是“……是……”,如“鲁迅是浙江绍兴人”。而文言文中的典型判断句式为“……者,……也”,如“陈胜是阳城人”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为:“陈胜者,阳城人也。”
除了典型的判断句外,在实际使用时,古代还有不少以此为基础的“变式”。例如:
省略“者”。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也”如:“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者”、“也”都省省略略。如:“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屈原贾生列传》)
把“者、也”连在一起置于句末。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被动句式
现代汉语的典型被动句式,一般用介词“被”放在动词前来表示。如“赵国白白地被欺侮”。而文言文的被动句式,往往用介词“见”放在动词前做标志。这个“见”就相当于现在的“被”,如“赵国白白地被欺侮”在文言文中的表述就是“赵国徒见欺”。
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意念上的被动句两种。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即有被动词参与的被动句。
(1)“于”字句,是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面,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1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贾生列传》)
(2)“见”与“于”的结合,构成“见……于……”式。这时“见”相当于“被”,“于”仅表示引出主动者,并把该主动者提前到“见”与主要动词之间,本身可不译,如: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3)动词前,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为”译为“被”;或者再加助词“所”,一起置于动词间,构成“为所”或者“为……所……”式,如“吾
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2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赤壁之战》)
(4)能愿动词+及物动词。例: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劝学》)
2剑术,不足学。(《项羽本纪》)
2.意念上的被动句,即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识别时必须从整的文意中领会。多出在不好或不幸的天灾人祸之中。
1故不能推车而及(《齐晋鞌之战》)
2川壅而溃,伤人必多(《邵公谏厉王止谤》)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史记·太史公自序》)
省略句式
为了使说话或行文简洁,在句子中省略某些词语的现象,现代汉语中也很常见,但是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这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主语省略
主语省略大致有四种情况:
(1)承前蒙后的主语省略。例:()拾视之,非字而画(《促织》)“拾”字前承前省略“成名妻子”。
(2)自叙时的第一人称省略,如“之莫夜月明,()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括号中省略的是“我”。
(3)承上句宾语而省略。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后句省略的主语,即前句的宾语“异蛇”。
(4)对话环境中的省略。如“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甚急!’”括号中省略的主语,即前面问话中的“事”。
2.谓语省略
在现代汉语中,省略谓语的现象很少,弄得不好,还会成为病语;但在古汉语中,却并不罕见。谓语省略主要有两种情况:
(1)承前省略,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两个括号中省略的都是前面已出现过的“鼓”。
(2)蒙后省略,如“扬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其请扬子之竖追之”;括号中蒙后省略的是谓语“追”。
3.宾语省略
文言文中的宾语省略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承前或对话省略。另一种是介词“与、以、为”的宾语,即代词“之”的省略。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中没有,是真正的文言特殊省略句式,要特别注意!如:“君与()俱来”;“必以()分人”;“为()具牛酒饭食”等。其中省略的介词宾语都是“之”。
4.介词省略
这也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文言特殊省略现象。主要有两种:
(1)“于”的省略最为常见,如“今君乃亡()赵走()燕”;前括号省略的“于”相当于动词“从”;后括号省略的“于”,相当现在的“到”。
(2)“以”的省略较少,如“赐之()卮酒”,括号中省略的即“以”。
四、倒装句式
1.宾语前置句可分两种情况
(1)否定句宾语前置,其宾语一定是代词。例如:
1不患人之不己知。(《论语·宪问》)
2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
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