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的六大基本功能,即身份管理、寻找专家、情景感知、联系管理、网络意识、交换(Exchange), 正好和我们现行教育所呼吁的社会性、交互性、协作性、情境性等要求高度吻合。
图 3 人人网中的PLE结构
为测试基于社会性网络的PLE学习效果,本文选择人人网做为平台,搭建了PLE[图3]。人人网推广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靠公共主页、人人应用、人人小组等。本文建设的PLE中,添加应用28个,主页29个,调查的教学内容使用人数超过1000万[1]。可见,基于SNS的PLE教学环境基本成熟。
通过链接站外资源的方式非常活跃。“YYeTs课程翻译组”中, 1万多人通过关注/共享方式传播OCWC框架下的哈弗、耶鲁等大学的课程。学习来源包括优库、土豆等视频共享体系的内容及网易公开课。课件、论文等资料通过豆丁、百度文库、小组内文档共享来实现。
应用中提供了在线考试类的平台。当前,公务员类、英语类、汽车类、其他类等,共提供470卷19553题。评老师、大众点评等点评类应用在PLE中起着重要作用。评老师、大众点评的关注人数为19.5万;评师网的范围更广, 覆盖全中国大部分大学和90%以上的教师资源的评价。因保证匿名性,对学校或老师的评价非常可观,这些应用在PLE环境中起着教学内容的质量监督作用。
人人网中搭建PLE还有两个缺陷。首先,因为庞大的用户群和快速的内容更新,对帖子的分类带来极大的挑战,相比于其他论坛社区,无法建立清晰目录,显得不专业;其次,还没有基于内容的信息搜索,这妨碍了用户的主动寻找信息的行为,不利于信息的再次利用。
本文在人人网搭建的PLE教学环境中,有学习管理、内容管理、在线考试、知识管理、虚拟教室等 5个是PLE环境所需的核心功能。
5 结论
教学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革新传统教学观念,促成主动、开放、有效的教学。学生者的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日趋模糊,增加了引导学生正确鉴别是非和选择行为上的复杂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背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
传统教学引入PLE环境,起到如下重要补充作用。
一、PLE打破社会与校园环境的界限,给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环境。这也是社会需求人才与校园环境下培养的人才接轨,缩短两者客观存在的差距。
二、PLE解决传统教学与非正式学习的矛盾。传统教学倾向于教会学习者怎么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习者所需要的更多技能,可以通过PLE灌输到工作和生活中,让学习者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
三、PLE解决校园学习环境与个性化学习的矛盾。校园学习模式以学校为中心推广,PLE可以让校内课程延续到校外;校园环境中的自上而下学习的模式可以通过PLE,增加由下而上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师生关系从非对称关系转变为均衡关系;PLE符合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非正式学习的习惯,使之通过教育培育出的学生不被同质化。
PLE的推广会增强高等学校知识服务能力,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努力使大学成为城市知识服务中心和国家知识服务重要基地。也符合鼓励与支持高等学校建设开放型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库,建立多学科组成的智囊团、思想库和开放式研究机构,搭建知识资源的分享平台,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应用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The Personal(ised) Learning Environment[EB/OL], , 2009.04.20
[2] 秦燕、汪克夷等, 大学知识管理实践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07,(10):93-97
[3] CIC公司,“从社会化媒体迈向社会化商业”系列白皮书[EB/OL],2011年3月,, 2-5
[4] 郑天坤, 国内E-Learning产业链与市场趋势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 2011年 第2期, 90-91
[5] 国际开发课件联盟(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 [EB/OL],
[6] 知识共享中国大陆[EB/OL],新闻版面,2006年
[7] 罗雪莲,“关于高校精品课程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年第1期,P57-60 [1] 2011年11月9日,人人网”网络精品课程”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