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浅谈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作用
浅谈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作用
来源:互联网 sk004 | 周沛江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思想政治课;教育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网络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教育环境,互联网文化已经成为当前高职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分析了互联网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了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文化;思想政治课;教育

  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遍布各行各业,并成为了当前高职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互联网也成为了高职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所以,分析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以及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1、高校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作用

  1.1、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文化的不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必须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要努力适应当前互联网文化下的教育方式。互联网文化的发展带动了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方式的改革,因为互联网文化具备虚拟现实性的特色,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特点进行匿名沟通。这种匿名的沟通方式具备传统的交流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特色。采用这种交流模式的时候,学生与教师属于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双方的角色被无限淡化,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相关资料,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教育的模式 [2]。

  1.2、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接收者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有效的促进了想象政治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目的。互联网文化的后喻性的特点正好解释了学生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客体,同时也是主体。因为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接受知识,已经与教师没有时间差,并且还拥有一定的超前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互联网中具备大量的思想政治知识,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拥有非常多的选择,这就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并且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2、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2.1、学生在自我控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高职学生在自我约束以及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稍显不足,非常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因为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认知水平相对也比较低,而网络中充斥着各类消极以及非法的信息,高职学生不能正确判断这些信息,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以及思想观念受到影响。部分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致使自身健康遭受损害,心理情况也受到了影响。一些学生无法将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进行正确划分,难以融入实际生活,导致学业荒废,又或者受到网络中反动与非法信息的干扰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2、学校投资及教学内容与方法急需改变。因为高职学校领导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少足够的认识,并没有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部分高职院校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投资过少,致使学校网络设备与网络技术环境较差的情况。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课堂理论教育,实践性教育仍处于待重视、待优化的过程。所沿用的理论依然是几十年前的理论,缺乏时代感,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现有的课程内容迫切需要调整和改进。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是采取灌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调查表明 ,“灌输式”仍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单向式的教学方法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真实想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素质不高。部分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尤其是年龄较长的教师根本连计算机都不会使用,这就更谈不上实施网络思想教育。会使用电脑的通常只是简单的将思想政治理论照搬到网上,这种表面形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模式根本没有分别。一些教师网络经验不足,而一些教师甚至根本就不关心网络,根本就无法应用网络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思想先进的教师虽然可以应用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工作的模式存在以下的不足:①在网络中强行删除帖子、限制学生发言等强行手段,妄想把学生的错误言论以及消极思想彻底消灭。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里,大部分都是分析政治理论,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关注度不足。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一味强调学生“必须怎么做”,而没有采用平等的方法告知学生“应该怎么做”或者“怎么做更好”。③教育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这种方式没有兴趣 [3]。

  2.4、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仍不够规范。一些高职学生会去学校校园网,而大部分的学生仍然喜欢到学校周边的网吧,经过相关调查证实,九成以上的学生都去过网吧。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上网行为并没有给予规定,同时也没有实施规范化的管理,虽然部分高职院校设置了对应的网络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但在实际上这些措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上网行为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引,因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对策

  3.1、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对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做到下面几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必须强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这类网站必须避免页面单调、内容枯燥,要充分利用当前网络技术,应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同时将高职学生的特点充分的结合起来,把这些较为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变成为生动活泼的网络表现方式,让高职学生在上网的同时学习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二是这类网站还必须要构建一些类似心理咨询、意见信箱、就业指导、道德教育以及与高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专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类专栏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这些网站还可以把BBS、MSN、微博或者QQ群等流行的网络载体充分应用起来,让学生通过这些载体获得正确的信息以及丰富多彩的资源[4]。

  3.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作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是应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二是应该具备相应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并能够熟练的应用这些技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三是教师队伍要面向学生,做好党、团组织队伍的建设,服务学生,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进其凝聚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维护网站安全并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技能,要及时发现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5]。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科学新生活《科学新生活》
《科学新生活》杂志创刊于1998年4月,是以科学的生活和生活的科学等实用服务类为主要内容,以北京市广大市民为读者对象的大型生活服务类周刊。 《科学新生活》本刊...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413/T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
中国文论《中国文论》
《中国文论》创刊于2014年,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杂志,于200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770/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地外生命、...
北方环境《北方环境》
《北方环境》(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现用名为:环境科学与管理,由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内蒙古环境检测中心站主办。 《北方环境》以促进环绕科学、环绕保护与环...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季刊,于199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