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与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与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互联网 sk004 | 孙秀梅 马京华 李妍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自我认知能力  抑郁水平   相关研究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的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自我认知时,有一种无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处处在为自己辩解,干扰自我认识。而个体对自我认识和评价越接近现实,自我防御就越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反之,过低评价自己或过高评价自己,常会感到焦虑、紧张不安,甚至产生心理问题[2]。

  抑郁是一种心境异常低落、不愉快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心理调适具有阻碍作用[3]。抑郁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日常的行为和生活积极性,严重者还将导致自杀。诸多研究发现,抑郁也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和影响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与抑郁程度的关系,为抑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

  1.2 研究工具

  1.2.1自我认知能力的评定 采用郭晓博编制的自我认知能力测试问卷进行施测 ,该问卷共包括15个项目,采用3点计分,每个项目有3个选项,每个选项有各自对应的分值,测试总分分为三个认知程度,总得分在36-45分之间为高自我认知,26-35分之间为中度自我认知,15-25分之间为低自我认知,该问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重测信度为0.87。

  1.2.2抑郁的评定 采用 W. K. William 于 1965 年编制的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施测[4],该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按 1-4级评分,20 个项目评分之和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 后,取其整数部分作为标准分,标准分在 50 分以下为无抑郁;50-59 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 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总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

  1.3 统计分析 所有有效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问卷回收情况

  共收回295份,回收率为98.3%,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为93%;其中男生134名,女生145名;本科生181名,专科生98名;大一学生93人,大二学生97人,大三学生89人。

  2.2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基本状况

  从表1得出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整体水平来看处于中等水平(35.24±2.91)。从表2 得出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无差别。

  表1 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得分情况

  自我认知程度

  得分范围

  人数 (%)

  高度

  15-25

  143(51.3%)

  中度

  26-35

  134(48.0%

  低度

  26-35

  2 (0.7%)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比较

  低自我认知(例数)

  中度自我认知(例数)

  高自我认知(例数)

  合计

  大一

  1

  49

  43

  93

  大二

  0

  47

  50

  97

  大三

  1

  38

  50

  89

  合计

  2

  134

  143

  279

  注:P>0.05

  2.3 大学生抑郁的基本情况

  从表3、4、5看出有26.2%的学生属于轻度抑郁,8.2%属于中、重度抑郁;不同年级大学生抑郁水平有差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抑郁方面的差异十分显著,男生较女生更容易出现抑郁。

  表3大学生抑郁得分情况

  抑郁程度

  得分范围

  人数(%)

  无抑郁

  50分以下

  183(65.6%)

  轻度抑郁

  50-59

  73(26.2%)

  中度抑郁

  60-69

  20(7.2%)

  重度抑郁

  70分以上

  3(1.1%)

  表4不同年级大学生抑郁水平的比较

  无抑郁(例数)

  轻度抑郁(例数)

  中重度抑郁(例数)

  合计

  大一

  57

  27

  9

  93

  大二

  65

  23

  9

  97

  大三

  61

  23

  5

  89

  合计

  183

  73

  23

  279

  注:P<0.01

  表5不同性别大学生抑郁的差异比较(x-±s)

  男(n=134)

  女(n=145)

  t

  抑郁

  47.73 ±9.17

  45.25 ±7.83

  2.4349

  注: P<0.05

  2.4 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与抑郁水平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采用直线相关的分析方法,以自我认知能力为自变量(x),抑郁得分为依变量(y),其相关系数为r=-0.2241, 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与抑郁水平呈负相关。

  3.讨论

  3.1 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基本状况分析

  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整体水平来看处于中等水平(见表1),且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受年级的影响。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对自我认知概念的模糊,自我评价过高或是过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我认知和调控能力差,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生活单一,涉世不深,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追求与安逸的冲突导致的。

  自我认知作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自我认知者能够准确、细致地识别自己的情绪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并能够认识到情绪发生的原因,低自我认知者通常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大学生对自我评价过高或是过低都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方面如果大学生对自己评价过低,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忽视自己的能力,容易导致自卑、失望、痛苦甚至嫉妒和报复的心理;而过高的评价自己,会使大学生忽视自己的不足之处,自命清高,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迷失前进的方向,阻碍大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上两种认知偏差,都会导致大学生心灵闭锁、人际关系紧张,产生不良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2大学生抑郁的基本状况分析

  从表3得出有34.4%的大学生存在抑郁,这一研究结果与钟淑芳等[5]调查的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结果基本一致,且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在年级之间存在差异(P<0.01)(见表4),可见抑郁情绪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主观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客观条件的原因。大学生不正确的人生观,生活目标不明确,消极的生活态度,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恋爱受挫,对自我认识不足以及性格内向等主观原因使大学生心情低落,对生活悲观失望,容易发生抑郁;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家庭破裂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使大学生趋于采用消极闭锁和敏感的心理方式面对现实,容易出现对外界的疏远、抵触,导致抑郁。Gilman等[6]研究认为,家庭冲突和破裂都会增加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东方剑《东方剑》
《东方剑》(月刊)创刊于199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是全国创刊较早的公安文学月刊,从2001年起,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出版。 ...
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信息》
《功能材料信息》由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包头稀土研究所主办。 《功能材料信息》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327/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于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329/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
电瓷避雷器《电瓷避雷器》
《电瓷避雷器》杂志,于195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129/TM,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简短信...
中国水产《中国水产》
《中国水产》(月刊)1958年创刊,刊名由新中国水产部及时任部长许德珩同志亲笔题写。《中国水产》目前是农业部主管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渔业综合性核心期刊。 《中...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