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惩罚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专门从事教育的前线工作者,我们都明白每个学生都不是完美的,或多或少也会犯错误。面对学生们的错误,我们老师应该要对他们做出必要的惩罚,而惩罚过轻,达不到教育效果,惩罚过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应该如何拿捏好对惩罚学生的程度呢?如何提高班主任用“罚”的艺术呢?我想这不仅仅是我这个班主任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更是整个教育界应该思考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 惩罚教育;班主任;艺术;人为惩罚;自然惩罚
[正文] 结合我做班主任的教育实践与切身的体会,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必须提高教育的艺术,而“少一些人为惩罚,多一些自然惩罚。”的教育艺术使我的感受尤为深切。借此机会,我从这两大方面谈谈自己对惩罚教育的一点见解。
一、人为惩罚之我见。
惩罚教育中,人为惩罚是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错误行为,人为决定的惩罚回应,由此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身为班主任的我,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人为惩罚的行为也使我感触颇深。本人结合当班主任的教育实践事例,浅谈我对人为惩罚的见解。
毕业的第一年,我任教于罗定市船步中学,第一次就当上了八(25)班的班主任,无疑是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个表现的机会,开始令我有点兴奋。可现实总是没有想象这般美好,原来我接到的是一个神见神摇头,鬼见鬼发愁的终极外宿班,这样的班级很少有老师愿意接收的,原因很简单:纪律差,品行差,成绩更差。班已接过手,我深知这一刻自己不能打退堂鼓,怎么样我也要挺住,啃掉这块硬骨头。说是不行的,得有办法,我琢磨了几天,对付这样的班级办法只有一个:敌强我越强,犯错就用罚。因为在我读书的年代里,学生犯错师必罚之,譬如:黑板前金鸡独立(单脚)罚站,俯卧撑300,深蹲400……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人为惩罚,令学生们望罚生畏,无不丧胆。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打着有烧错没放过的想法,我的班主任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以下典型事件之一)
事例:果然不出我所料,终极班就是终极班,给我的欢迎仪式真是不一般。那是我的第一堂班会课,至今我还是记忆犹新。我走到课室后门的时候,有些同学已经盯上我了,还有几个女同学在窃窃私语:“哈哈…我们的班主任是个小四眼,长得很斯文……”他们的交谈我只是听到部分,可感觉告诉我,这些话并不是怀有什么好意的,顿时我的汗也冒了出来。后门到前门不过就几秒的时间,但这几秒霎时被拉得很长,我看到的这不是一个学生学习的班级,简直就是他们开派对的地方,有说有笑,有大声有小声,有追逐有打闹……没有人理会我已经在前门等着上课,这时候的我在他们眼里就是一股空气。“嘭”一声巨响,讲台笔灰四起,课室内顿时鸦雀无声,“全部给我起立站好”我使劲吼了一声,凶狠瞪着他们。当时一个叫杜毅(化名)的男同学,个子偏高,微胖,染黄发,看样很拽,只有他一个没有听我话,没有站起来。“那个黄毛男生,你干嘛不起立?”我的语气偏重。“我很累,不想起立。”顿时全班哈哈大笑起来。二话没说,我立马跑过去,抓住他的衣领用力一揪,把他拖到黑板的前面,那时他很不服,想还手,“你敢还手试试,马上报学校处分你,严重就开除你。”我指着他吼道。“你最好给我站好,要不有你好受的。”我的这一招杀鸡给猴看果然凑效。随后,利用班会课,严厉训了他们一顿,并将杜毅为首的一帮牛鬼蛇神进行了惩罚,每人深蹲400,罚抄书5篇,给他们来个下马威。不出第二周杜毅就让我做好材料给政教处送回家去了。在我以为送走瘟神而心花怒放的时候,有同学告诉我,有几个杜毅的哥们也不想读了,原因很简单,我的严厉惩罚。此事件发生后,选班干部也没有一人响应,点名谁做班干部,也一一不愿意或者推迟,这令我什么头疼,因为他们都在言传,怕自己做不好又要挨罚,他们还说我是也罚不是也罚,个个对我这班主任十分不满,十分害怕。他们还帮我起了个名号:魔鬼四眼仔。知道这一切以后,我和学生的距离已经走得太远了,由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处罚者与被罚者的关系,这让我感到了一阵阵的心寒,并开始质疑自己所做的一切。
事件反思:此事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我这样的班主任称职吗?解决问题只能用这样的人为惩罚吗?难道这样的教育不失败吗?这一次次的人为惩罚,我得到了什么好处?我得到的只有学生对我的害怕,没有尊敬;我得到的只有学生对我无言的反抗,没有听话;我得到的只有学生的疏远,没有拥戴。此刻我的良心受到了深深的谴责,也认识到人为惩罚对一个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危害。我会时刻谨记这样的教训,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远离人为惩罚。
二、自然惩罚之我见。
在惩罚教育中,自然惩罚是班主任本着基本等值、等同的原则,对一种错误行为的回应,目的是让学生在这种回应的经历中增加这方面不可替代的经验。在现实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避免不了的,我认为惩罚应该顺应自然,所谓自然,应该是人道的,合理的,有效的,并不是采用人为的野蛮方式达到让学生身心健康受损的结果。结合本人当班主任的教育实践事例,浅谈我对自然惩罚的见解。
2012年是我第二个班级的管理,今年遇上的七(1)班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一个终极外宿班,其基本情况:该班学生在前三周内(班主任不是我,三周后我才接手),损坏班内9张椅子,3张桌子,校内3个公用垃圾桶......破坏力相当惊人,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除此,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三差学生:纪律差,品行差,成绩更差。可能有人认为我总是那么倒霉的,接到这样的班级,我可没有这样想过,反而是一个难得纠正自己之前班级管理上的盲点的好机会。我吸取了之前管理的教训,接班以后,我首先摸清班内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认真分析班内存在的问题,为自己日后的班级管理做一个好的开始。我的班主任续集开始上演。(以下典型事件之一)
事例:农村中学学生的穿着都是很随意的,这也给班主任的我增加了教育的问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出,中学生不能穿拖鞋回校,如有违反,班主任将其没收。今年接的这个外宿班,比上年八年级的班级更损,违反校规简直是家常便饭,当然穿拖鞋回校这个问题也相当严重,全班43人,每天起码超过半数穿拖鞋回校上课,这是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但如何才能做好这个“没收”工作呢?起初我请教了一些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让他们过我两招,他们要么说管不了,要么说穿一对回来就剪一对。很明显每周都有一大箩被剪的拖鞋堆在办公室,因而很多学生觉得班主任做得太绝了,比如:一个学生刚买回来的新鞋,不到一天就被剪了,这样学生内心就产生了怨恨,时常发生很对不愉快的事情。前车之鉴告诉我,这样野蛮的手段是起不到任何的教育效果的,反而会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甚至心理扭曲,会出现厌学,敌对等不良现象。面对班里的问题,我必须想办法解决好。刘世军(化名),三差生,喜欢穿拖鞋回校,需教育的严重对象。有一次,他穿着一双红白相间的人字拖,特别显眼,可惜被我逮得正着,我把他带到了办公室。“你剪吧,老师,我的拖鞋多着呢。”我还没坐稳就让我听见这样让人冒火的话,要是以前,早就把他严办了。我笑了笑:“我不剪你的拖鞋,也不惩罚你,我和你打个赌,好不?”“怎么赌法?”他来劲了。“在你的鞋子写上你的名字,先存在我这里,如果你能坚持一周不穿拖鞋回校,一周后,我将鞋还给你,如果你坚持不了,我不但剪掉你的鞋,还会通知你的家长,告知此事,让他们来领回你的鞋,你也不想你的爸妈来学校领破鞋,让人笑话吧?”他觉得是个游戏而且又不用被罚。很快他就答应了,第一次的打赌他赢了,心里很有满足感。我也知道穿拖鞋一个坏习惯,不是一次就能改正的。之后,我和他赌坚持两周,三周,四周……每成功一次,我都给予他表扬与教育,时间长了,他的坏习惯改了,我的教育问题亦随之烟消云散。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拍了一些照片,顺势也教育了班上其他穿拖鞋的学生,不料收到的教育效果相当好。久而久之,这班同学也明白到我这为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也明白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一个合格学生不应该有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