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创新性思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创新性能力的开题和基础。学生不断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不断的吸收周围信息来克服内部无序的状态,从而使大脑从低级无序状态发展到高级有序状态。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育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改进,同时需要培养和教育学生具有自主的创新意识。本文首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给予详细的介绍和说明,然后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生物教学;高中生物;创新能力
引言:对于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来说,创新既是灵魂也是动力。不少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等)在创新能力教育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我国在该方面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对于我国教育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在高中生物课上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我国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对比研究以及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供学者和同仁借鉴参考。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改革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需要 在当代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日益增强,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越来越得到注重。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教师的重点任务。在生物教学中过程中,摆在生物教师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育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高中生物课的性质与任务的需要 在新的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个鲜明的特点。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应当有所改变。在教师的指导下,高中学生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心理,去关注人生和社会,从人类的生物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在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中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以及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这一切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国民和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并且成为我国教育富有时代意义的主题。虽然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在加强实践能力和实施创新精神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具体的落实情况还是不容乐观,处在步履维艰的状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2001年制定并实施,该纲要的实施正是中央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对素质教育需求的极其重要举动,而且在这一重大举措中影响力最大、最为关键的具体措施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对策 更新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学习 多数学生对于创新这个词眼总有一种惧怕的心理,认为其很神秘且可望而不可即,甚至认为自己不可能有创新的能力,这些事情都是应该由科学家来完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该误区进行充分的解释,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有创新的潜力,例如对自己已会的知识进行组织和重新构建,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行为,就可以成为是创新。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列举一定的实例进行示范。例如在17世纪,为了分离人的颅骨,从而充分利用干种子吸水膨胀的特性,解剖学家向实验颅骨内塞满了干燥的种子,然后等种子吸水膨胀后,颅骨被巧妙的分离。这种做法虽然简单容易,但是在当时可以成为一种创新。学生通过老师的口述,并认真体会,从而明白了到底什么是创新,从而激起了创新的欲望。 为培养创新能力营造氛围 学习效果的好坏以及创新能力的激发程度受学习氛围影响很大,学生只有在弹性宽松的氛围中才能进行直抒己见,从而促使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形成。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自己的学生积极做前人没有想到或没有做到的事情,为了促使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行为,对一些拥有好奇心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于此同时,竭力创设合理情境,为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条件。例如在遗传规律教学中,孟德尔使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时,发现二代杂交种子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情况,并且分离比约为3:1。此时生物教师需要考虑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当如何对这一遗传现象进行解释。这需要让学生在理解基因分离规律实质,并对其进行思考解释的基础上,感受孟德尔的大胆假设、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过程。在对于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解释,即是二代杂交种子出现性状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假设,并合理推断和设计验证方案,从而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并且高生物实验具有一定象征性和直观性的特点。生物实验过程不仅仅可以对学习进行验证,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实时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在相互比较和讨论过程中体现出合作学习精神,并充分发挥其合作学习的精神,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大的裨益。 提高学生知识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改变,高中生物教师同样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中尤为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型学习,因此要对以往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变化,教师应当时刻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而不能只是顾着自己怎么讲的问题。根据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难易程度来说,学生只要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就可以进行自学,并实现知识的综合利用,另外,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相信学生,合理引导,给予一定的时间,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通过强化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被首先意识到,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这都是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会产生思维,这也是学生思维产生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适当的方法、时间和内容,对必要的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生物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的形式,以一系列的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有些教师同样采取问题教学,只是由于他设置的问题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即其设置不够合理,因此这样的问题教学肯定不会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实施问题教学的前提是教师拥有提高质量问题的能力,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了,也就是要求教师具备提有效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