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综合英语教程1》Unit 2 American Homes and British Homes学生已经非常清楚home 和house 的意思,而且知道这两个词可以互换,但是他们不是很清楚这两个词的区别。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两个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它们的区别:A house is often used to refer to a building that serves as living quarters, but it’s within the walls of our house that we build our home! Home is often used to refer to the social uniformed by a family living together, to which they return when they come away from other groups of persons.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就能充分的利用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逐渐的加深学生的语言知识,最终对这些知识进行正确的掌握。
此外,在进行语言输入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基础知识的差异,要满足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所提供的语言输入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的。
可理解性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的输入不等于语言输出能力,只有将输入内容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吸收,才会产生语言输出能力,最终对输入的内容进行掌握和内化。语言的输出不是单纯的进行“说”或“写”输出活动,而是要对自身的思想进行表达,将身心投入其中的表达情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语言交际。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重视输出活动的准备过程
语言输出前的准备工作对语言输出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关乎着语言输出的成败。这个语言输出前的准备过程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调查显示,学生对输入的接受效果和语言输出的质量都与这个准备状态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尽量的去创造这种准备的机会。因而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做准备。这种准备活动可分为Pre-listening,Pre-reading,Pre-writing Activities三种形式。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和对话中出现的替换词、句型、以及内容提示让学生做口语练习。要让输出者看听者进行练习,只有在想不起对话内容或词语的时候,才可以去看黑板或书上的提示内容。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输出水平的情况下,输出的练习可以做出适当的改变,如可以让学生在说之前,对要讨论的内容快速的做出准备,记下讨论中能够用到的短语和关键词,并拟出要讲的内容的发言提纲,将发言内容尽量控制在准备内容的框架内。通过这种“说前写”的准备过程,可以很好的解决很多学生在语言输出中对低质量的口水话的依赖导致的语言能力进步缓慢的问题。
(二)采取多样化的输出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积极地输出、再现所学的语言材料。可采用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一对一对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活动;一人对全班或小组之间开展活动;小组对小组之间开展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讨论和活动。同时经常变动活动的组合,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扩大接触其他学生的机会。具体的输出形式有:(1)情景对话:对给定的题目进行讨论或编简短的对话。学习者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会修改不正确的假设,从谈话对象得到相应的反馈,并且这种形式更加自由,能够引导出更多的输出内容。(2)复述课文: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课文进行复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处理,鼓励学生适当发挥,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活化输入的语言材料,把单纯的记忆与应用结合在一起。另外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语篇之后说或写相关话题,使学生及时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并从中尝到“甜头”,更加愿意接受更多的语言输入。(3)课堂演讲、课堂表演、辩论:这些形式需要更多的语言输入基础和灵活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演讲、表演、辩论之前,学习者要搜集资料,从而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而这些活动过程本身就能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输出语言。
(三)提供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在英语课堂讲学中,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接受到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不断的调整语言输入的内容,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足够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输入内容上,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或感到有趣的话题进行输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和利用语境对输入内容进行理解。
如在学习《综合英语教程1》的 Unit6 The First Day at School这篇课文前,可以由教师对自己上学第一天的经过进行简单、生动的讲述,然后让学生对自己上学第一天的经历进行回想,并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经历,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第一天上学的故事产生期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的想要去获得语言输入。
(四)加强教师“支持”技能
教师的“支持”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对语言的输入进行有效的加工。例如在一位学生对其他同学讲述自己创作的故事时,往往会出现很多同学听不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提供支持,可以由教师对学生讲述的内容为其他同学进行转述,对全班同学进行有效的输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既让讲故事的同学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输出能力,又让其他同学获得了很好的对输入语言进行加工的经验。
结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可理解性,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同时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语言输出环境,激发学生的语言输出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邹为诚. 基础英语教师如何在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成为研究者[J]. 国外外语教学. 2005(01)
[2] 邹为诚. 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J]. 外语界. 2000(01)
[3] 许佳,付翠. 论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9)
[4] 常铭. 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教育(教科研版). 2007(08)
[5] 裘颖. 教学反思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5(05)
[6] 吴茜. 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4)
[7] 曾艳,黄明奎.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15)
[8] 裘颖. 女性主义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7)
[9] 黄妍.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1(Z5)
[10] 孙瑜.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