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针对综合、设计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如“机器人技术”、“电子电路设计”等,选用课题研究式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即实验指导教师提出设计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查阅文献资料、制定设计方案、测试、制作,同时要求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的前提下,逐步针对性的进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补充、优化实验室资源,在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同时,建立科研导师制度。
3.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选小课题进行研究。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专长提出一系列小课题,学生以3--5人1组提出申请,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可以申报国家专利、发表科研论文,也可以开展优秀作品展览。课题研究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4.充分利用省级、国家级各类竞赛活动,进行一系列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课外科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建立各种学习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活跃学习氛围。
(三)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内验证性实验为主,很少制定单独的实验考核方案,一般都将实验报告作为最终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没有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致使学生不重视实验过程,课后互相抄袭实验报告,根本达不到实验应有的目的。
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手段就是,制定完善的实验考核方法,加大实验环节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份额。具体的实施方法是:⑴实验考核不仅仅涉及实验报告,而且覆盖每次的实验过程和每次的实验结果。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学生精心准备、全身心地对待每次实验,使实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⑵对实验课程进行独立考核,考试题目可采取学生抽签随机确定,考核方式可采取口试和实际操作两个类别,这样可以督促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实验实际操作技能。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⑶实验的最终成绩应涵盖实验的预习、过程、结果及实验报告等多个方面。这样的实验考核方式能够很好、全面的督导到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际操作等多个环节,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主动的投入到实验中去。
(四)调整、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管理体制、分配机制的改革精神,对实验教师队伍进行调整、加强,力争将其打造成一支结构合理、稳定;业务精干、能力强、素质高尚的实验室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岗位责任制度”、制定和落实“吸收高学历、高职称或双师型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工作”等措施,推行鼓励优秀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和指导实验教学工作,逐步改变实验室教师队伍地位低、条件差的状况,争取最大限度的提高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加大对实验室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要积极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活动的机会,提供课题研究环境、制定相应的技术等级考核、评定方案,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实验室工作,努力提高自身业务和管理水平,为推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做出应有贡献。
(五)整合、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
实验室资源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软、硬件设施,只有拥有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才有可能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学校要及时根据学科发展、专业特点及学生发展规模,及时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包括适时更新实验教学设备,特别要加快基础课程教学仪器的更新率,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此外,还要适时引进和补充一些代表学科前沿方向的研究性实验仪器,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及创新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三、结束语
全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尤其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实验教学在提高人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为开创新世纪高校实验教学的新局面,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140-141.
[2]陈国金.工科类大学生创新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95-97.
[3]黄品梅,黄道平,梁锦.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 促进创新人才之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6):93-95.
[4]周文富.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7):97-102.
[5]李界华.高职院校电工电子试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46-147.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建民办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为[2013]-JKGHD-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