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结合专业课教学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前者是精神的支柱、追求真理的动力,后者是探索自然奥秘的实践[5]。一般观赏园艺和园林专业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学习时间较长,因此,专业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时机提高和发展大学生的的人文素质,帮助其完善人格和个性。专业课教学课堂应该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专业教师可以利用渗透教学法让人文素质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6]。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3.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教师应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尤其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力巨大。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人文知识,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交给学生人文社会知识。本人在教学之余认真研习中国传统文化如道家和儒家思想,并且在讲授《园林艺术》课过程中能应用道家和儒家思想来诠释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如道家的“空灵美”、儒家的“天人合一”等。学生能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增强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当学生有进步时,应该及时鼓励,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3.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讲解必要的专业知识外,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传授中国传统的人文知识和优秀的文化艺术,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绘画、书法、文学、音乐艺术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人文和艺术的熏陶。本人在《园林艺术》课教学过程中利用渗透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从教学内容中挖掘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园林艺术》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多门艺术如道家、儒家思想和书法、绘画、文学、音乐等艺术。如在“点景”一节中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对联和书法艺术向学生进行介绍;在“园林意境表达”一节中,可以结合中国的唐诗宋词来讲解,使学生产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在讲解“植物造景”一节时,要求学生去研究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对环境有净化作用的植物,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教学。通过园林作品的创作来反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如在“公园设计”一节中,指导学生除了要注意公园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各景观要素的运用及景观的艺术处理方法外,还要求作品要反应当代人们的生活情趣、时代风貌、地域文化特征和社会观念变化等。孝感是以孝文化闻名的城市,本地区的公园设计中唯一不可或缺的就是孝文化内涵。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公园规划设计时,要研究孝文化,并将孝文化的思想内容能在设计中表现出来。
第三,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事政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如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节中,结合“火烧圆明园”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通过介绍中国西南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如漓江风光、丽江风光、九寨沟、张家界等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第四,结合大学生熟知的园林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他们对校内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大多数学生能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进行学习,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在校内公共场所谈恋爱,举止不文明等。在《园林艺术》课教学中可以结合校园绿地景观和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并提醒大学生在校园绿地、公共绿地、公园绿地中行为举止要文明得体,不得随意践踏和毁坏园林植物等,使学生能够感悟到人文素质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和意义。
总之,在大学课堂教学、现代科技教育中不能没有人文教育,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一定还要努力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薛川.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6(7):31
[2] 夏玲.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J],继续教育,2011,1:117-118
[3] 杨清平. 大学生创业就业案例教程[M]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年
[4] 过元炯. 园林艺术 [M]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年
[5] 罗宣. 现代设计中的人文理念[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5):33
[6] 杨清平.高校园林艺术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3(33):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