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信息并衍生出环境创设的主题。可是目前还有不少幼儿园还是把环境创设看做老师或是家长的工作,评价的时候也是以环创的整体效果进行评比,而忽略了孩子的参与和实际操作,有的幼儿园一布置下来,老师就布置给家长,然后让家长去买或是做一些作品来组成,实际上孩子根本得不到任何锻炼,其实在幼儿环境创设中,教师和家长只是一个组织和引导者,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参与环境创设整个活动。
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一个幼儿园老师就做得很巧,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和班级的孩子们召开了一个关于下期班级环境创设的命题会议,让全班孩子分组讨论商量命题,孩子们想到可以自己做主,热情高涨,激动的讨论、商量了一下午,提出了很多老师根本没有想到的题目,大家都希望以自己组提出的命题开展环创工作,在大家争执不休的时候,教师提出让每个组的孩子根据命题,去收集有关资料,画出墙面的布置方案。一周以后,每个组的布置方案都画出来了,虽然画得不是那么完美,但是每个组派出了代表给同学和老师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布置的操作方法,最后,由大家投票选出执行方案,对于多数同学投票选择的方案,大家都很满意,而这时候老师并没有自己接下这个环创的工作,而是根据这个方案的需要,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比如绘画能力好的孩子接下了画出墙面图形的工作,巧手的女孩接下了制作纸杯花朵的工作,并且根据布置的过程制定了每个工作完成的数量和时间,开学前,孩子们把每组制作的环创作品都拿到了教室,在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的努力下,每个部件都安装到教室的墙面了,一个完整的主题墙制作成功,墙饰制成后,幼儿根据墙饰的内容,向家长、同伴、教师讲述着自己参与的故事。孩子们还根据教学的变化和学习的新知识不断更新着主题墙的小版块,随着墙饰内容的不断增加变化,幼儿的故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充实。
这样的环境布置,让幼儿学会了自己寻找题材、选择材料、设计方案甚至于分工合作,只有利用这样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法,才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及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倡导“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的理念,致力于增强
幼儿的主体意识,激活环境创设,挖掘环境的
教育蕴涵,使幼儿园成为幼儿成长的乐土,让每一位
幼儿真正成为园所的主人。老师们应该努力打破
教师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意识,提高幼儿创设环境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幼儿主动投入到环境创设中,并注意引导幼儿灵活有效地利用环境,使
幼儿逐步树立“由我创,为我用”的环境创设意识,从而真正成为创设环境的主角,使用环境的主人。
可以看到,如果按照这些方式调整我们开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极大限度的降低教师的工作量,而取得的效果却远远超出老师自己制作的环境创设。教师对环创作品进行各种组合与改装,也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积极快乐的参与到环创工作中,通过对环创布置位置和内容安排的调整,又可以让环创更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让我们每个教师都能轻松应对幼儿园环创工作。
参考文献
- 教育版基础教育司,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孔起英 儿童审美心理研究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 边霞,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 朱家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林崇德等 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