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幼儿园环境创设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越来越受到幼儿园老师及家长的重视,布置的主题墙,应既有变化又与老师的教育活动密切相关;可以让老师们把每次的环创作品再重新组合、更新,既可以有效的节省材料费用,又可以减轻很多工作负担,还可以为孩子们灌输环保的概念;让孩子充分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才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及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新精神,创造力,个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条就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随着幼儿园新的施行纲要在全国推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隐形课程”,越来越受到各个幼儿园老师及家长的重视,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是一本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使孩子们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去观察、探索、创造,寻找到快乐的感受,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使得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现由于有的幼儿园园长与老师对环境创设的方法和要求理解不到位,导致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不少误区,延缓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发展。目前还有很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着以教师设计、动手为主的模式,这样的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也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因此失去了利用环境影响和促进孩子发展的教育价值;另外这样的模式,所需要的环创工作基本全部由老师进行,给老师也造成了很多的工作压力,所以,根据我开设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和对各类幼儿园开展的调查工作得到的一些经验,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各个幼儿园对环境创设的要求不一样,不少幼儿园以为环创更换的时间越短越好,变化越多越好,一个幼儿园要求每个月环境换一次,而且是要把所有的布置全部取下更新,这样的要求肯定导致环境布置的工作量极大,即使几个老师合作完成都会花掉不少的时间,实际上这样的更换周期并不一定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的要求使环境创设的更换时间和内容更换过于频繁,虽然孩子们喜欢看到变化,但是整体频繁更换无法让孩子从中学习到系统、整体的知识。
其实在幼儿园主题墙的布置中,可以制作成一个大版块和几个小版块组成,比如一个小班老师在制作季节的主题墙,她在墙上选择了一个大面积,布置了一棵长满嫩绿树叶的大树,小花后面两个可爱的孩子手里拿着一个风筝,构成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当季节发生变化后,她把嫩绿的树叶取下,贴上一些翠绿色的树叶,再把孩子们手里的风筝取下,换成游泳圈和太阳伞,虽然只更换了几个细节,但是细心的孩子们一定会发现这些改变,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寻找春天和夏天的相同于差异。
另外,为了让孩子参与互动,老师在画面的下方设计了两个版块,一个是快乐生活,粘贴一些班上各个时期开展的活动照片,比如春游、给妈妈过节、六一表演等等,让孩子们可以通过活动的照片感受到幼儿园的快乐生活,另外一个小版块是知识窗,可以根据教师的教育活动粘贴一些相关知识,比如春天的时候,老师给孩子讲了放风筝的故事,那么可以粘贴各种造型的风筝,让孩子增长一些对风筝的了解;春天的花儿五颜六色,让孩子趁此机会学习各种颜色,那么可以在此粘贴各种颜色的花儿,让孩子在这里不断的练习上课学习到的颜色知识,便于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这样的主题墙,既有变化,又都与老师的教育活动密切相关,也增加了孩子学习和参与的机会。
二、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位置安排:很多幼儿园布置环境是为了迎接检查的领导和参观的家长,往往把教室和走廊的墙面从墙腰到顶全部布置的满是满载,花花绿绿,却忽略了环境布置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曾经有几个幼教专家做了一个实验,通过对各个幼儿园的长期摄像结果进行观察得到结论,超过孩子头顶50厘米高度所贴的东西,孩子根本不会去花时间观察。
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建议大家在布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实际,较大的装饰画可以布置在1米至1米五的高度,因为这种面积较大的装饰画可以在远处整体欣赏,而那些要孩子近距离观察或参与互动的版块,如画廊或知识栏等等,就可以安排在一米以下的高度,便于孩子欣赏或操作。另外,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内容应该来源于幼儿现实生活,更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营造一个充满活力、温馨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更加真实地融入现实生活,在真实的生活化环境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成长的需要。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幼儿需要一个充满童趣的环境,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富有童趣的班级环境,这样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也更容易让幼儿融入其中,使他们处处感到心旷神怡、情绪愉悦。
三、环境创设的作品可以反复组合利用:第三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得到重视后,相应的增加了幼儿园老师的工作量,也给幼儿园增加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因为很多幼儿园要求环创的更新时间短,每次更新的时候又要大面积更换,所以每次都需要花钱买不少的材料。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老师们环境布置作品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每次需要布置的时候,她们多数都会把以前的作品统统取下来扔掉,全部从新来做,其实,每个物品都可以反复的使用,我们经常看幼儿园的孩子们玩积木,完全一样的积木,在不同孩子手里却可以千变万化,为什么不能学学孩子们呢?其实,每一个环创作品都可以反复组合使用,比如上次用来粘贴儿童绘画作品的画框取下来,可以做成粘贴孩子活动照片的相框,还可以用来做主题墙标题文字的外框;主题墙上的花朵取下来,通过重新组合,可以用于家园栏装饰,也可以布置在休息室、走廊等其他地方,如果幼儿园可以让老师们把每次的环创作品变成一个个积木,再放到一起重新组合、更新,那不是既可以有效的节省材料费用,又可以减轻很多工作负担,还可以为孩子们灌输环保的概念。
四、让孩子成为环境创设的主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更是引发幼儿活动的内在动机之一,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引发出环境创设的主题,有利于激发幼儿创设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环境创设的指引者,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聆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需要,捕捉有价值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