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四、对待儿童成人化现象的建议区别对待儿童成人化现象,好的行为习惯要鼓励发扬,一些过于成人化的现象则要适当的引导和教育,笔者认为这才是对待儿童成人化现象应有的态度。以下是个人对这一问题的一点建议。
1、区别对待儿童成人化对于儿童成人化是应该赞扬还是反对,有以下三个评价标准:
①、儿童的这种成人化是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②、是否有利于儿童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③、是否体现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儿童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成人化现象只是由于孩子好模仿,好奇心强,单纯地模仿成人的言行,这无可厚非,家长也无需担忧,怕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只要宣扬的是正确的健康的观念,即使带有成人化色彩,也是不可怕,无须坚决反对。但是有些过于成人化现象则是令人担忧的,成人化的消费,抽烟、喝酒等一些成人化的不良行为等等,这些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而且也是这个社会所不赞同的。所以我们要区别对待儿童成人化,是好的要保持和发扬,太过的则要适当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
2、尊重、理解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古罗马的贾文纳尔提倡尊重儿童,主张给儿童以最大的尊严。面对不好的儿童成人化现象,成人要做到尊重、理解儿童。“我们必须把儿童当‘人’看,必须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而不是成人的附庸;我们必须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并尊重儿童生活的独立价值,而不能仅仅将它看作是成人的预备;儿童在成长阶段,应当为其提供与之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儿童的个人权利、尊严应当受到社会的保护。” 孩子是有自尊、有思想的人,不能成为大人的“玩具”。
3、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儿童成人化,家长、老师和社会应有所反思,需要为儿童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天性得到发挥,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
就家庭而言,家庭是孩子生活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加之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孩子的很多言行都是在对父母的模仿过程中习得的。作为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要细心呵护儿童幼小心灵中的那一份天真和纯真,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成熟、老成、像一个小大人,为人处事颇具大人风范就是教育的成功。给予儿童应有的自主权,不要以成人的标准、愿望、意志来要求和衡量他们,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探索。多给孩子提供与同伴相处的机会,空余时间多和孩子在一起做做游戏、接触大自然等,使他们处于童真快乐的环境中。
就幼儿园而言,儿童从上幼儿园开始,教师就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绝不是凌驾于儿童之上的权威人士,也不是儿童的成年玩伴,教师应该扮演一种支持、协助、保护、关爱、引导儿童的角色,使儿童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教师在教授给孩子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日常的行为表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幼儿园要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纯净的生活、学习环境,纯净校园文化,加强德育教育。发现儿童不好的成人化现象时,适时的加以引导,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就社会大环境而言,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产生相应的因环境而起的变化。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我们的儿童接触各个方面信息的时间越来越提早,成人的社会成人的文化从儿童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骚扰着他们幼小的心灵。特别是电视的普及,从根本意义上影响着孩子成人化的趋势。社会要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滋养花园”,为儿童的良好发展创造好的荧屏空间,多制作一些适合儿童年龄阶段观看的电视节目、书籍、歌谣等,避免儿童接触的都是成人世界的东西。
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秦文君曾说过:“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为那是生涩的,不甜美的。人类需要渐渐长大的儿童,揣着童心的、儿童样子的儿童,才是长久的、健康的、醇美的。”作为教师,我们更加不应该让孩子纯真、甜美的童年过早的消逝!
参考文献:
1、何毅,潘玉驹.拯救孩子的童年:儿童成人化现象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9)
2、顾基平.幼儿教育的几个误区[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3、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102
4、李璐.孩子,你能否拒绝成熟[J].独生子女,2004(1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