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从而从整体上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身心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形象化手段激发兴趣
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虽然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大,而且每次只能显示一页,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前后知识不能连贯的缺点,这时就要借助于板书,把一些核心的东西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记得牢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工科课程的教学,许多知识点的讲解运用好多媒体,能让学生更好理解的同时也兴趣大增。
在工科课程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经常反映不能理解,如果在此时适当的使用比喻法,列举一些生活中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微机原理”课程中,将堆栈喻作仓库,往仓库里放货物比喻为进栈,从仓库里取货物比喻为出栈操作。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生活化,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以利于学生的接收。
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以典型案例为中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工科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应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单纯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对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是有限的。深入工厂,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技能固然好,但实际上受时间、条件的种种限制,也难以如愿。案例教学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不妨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对一些典型的工程案例的深入分析与思考,让学生对该案例的设计思路、需解决的具体问题、用到的理论知识等有一个清楚地的把握,使得学生能从实际课题中抽象出理论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的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
3、启发、交互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备课时精心凝练出一些问题,授课过程中适当时间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根据教学实践,这种方式特别适合用于这类知识点: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原来的方法在新的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必须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这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己主动学习新知识。
交互式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实现在情感上、情绪上、思维上进行互动,在授课过程之前,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适当采用交互式教学,加强课堂讨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利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最后提交活动结果的教学方法。很多应用型本科学生对一些实用性强的专业课有浓厚的兴趣,而对教材对课堂教学却不太热心。这时可以把每一堂课的教学都设计为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基础上掌握教材内容,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时,最好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采用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在书本上查找或动手实践来完成任务;最后安排教学讨论,让学生总结在完成任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还要应课程应学生应教师的教学风格做出调整。
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应用。知识应用在教学环节中主要通过实验实现。
1、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许多工科课程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与理论课程相比,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教学的管理,老师不重视,自然更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的实验教学必然大打折扣。
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将传统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扭转到以部分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增加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模式。教学实践证明:实验线路、实验步骤不能给的太过详细,详细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老师已知的结果;每节实验课适当的给出让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
3、改进实验教学过程
一般的实验教学过程是“做实验→得到数据→写实验报告”。许多学生做完了实验,也无法明白整个实验是怎么做出来的,所得到的数据是否正确。这是因为在整个环节中缺乏非常重要的一环——预习。让学生先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可使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更加顺畅。改革后的实验过程可以是:写实验报告(没有数据)或预习报告→课前老师签名确认→做实验、得到数据→实验报告填写完整→课后提交。
[1] 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 江苏高教,2008,1:86:88
[2] 孙学强, 蒋天堂, 段维华. 机电类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昆明大学学, 2007, 18 ( 4) : 72~75
[3] 韩立福主编. 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