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互联网 sk006 | 彭 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改革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现实需求,现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不同的培养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本文针对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学生知识构建、多元化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所做的改革和创新做些探讨。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改革

  21世纪,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据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多样化人才的现实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是大势所趋[1]。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阶段,正是人才需求的快速转变期。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并注入强劲的动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不同的培养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本文依据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在教学模式的改变上做些探讨。

  一、科学设计课程,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相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应用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措施,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或工程应用型人才。基于此,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应该改革传统的以理论学习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课程设计上更强调社会性和实用性。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需求作为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作为价值取向”【2】。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社会需求出发形成自身办学特色,而不是从学科系统性出发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来说,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市场,取决于社会和企业具体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应用能力”主要表现为技术理论的应用能力、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应是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包括了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实验课、实训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高新技术设备操作能力等。以“应用能力”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那么在进行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时的基本依据就是确定本行业的核心能力是什么,用哪些课程或课程群去培养这些核心能力,这样就可能建立起与核心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2、编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计划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G.波利亚曾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鼓励学生参与、养成主动学习,编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任务,从提高“教”的质量到提高“学”的质量转变。对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如工科的AUTOCAD、PRO/E、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可设置为自学课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行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及时梳理新知识,强调学生的知识构建

  人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遗忘,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记住并用好,需时时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许多学生反应,大学四年学得东西好像很多,可是到毕业时却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连自己学科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1、课程教学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点,即课程的知识点,可具体到每课时、每章节中;所涉及的每个重要知识点要解释清楚,很多时候,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知识点不在多,而在精;线,即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学时要力求把知识归类、连线,使知识类别化、系统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点知道一串、抓住线头把握一线;面,即把连好了线的知识织成网,如果学生能够把知识都连成网,那么,在记忆时,无论从哪一点入手,都可以把握整张网,即可以“以点带面”,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速度。

  2、理清学科中各类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为了要使学生尽可能地了解自己本学科的知识体系,避免学生读完四年大学仍茫然无知的情况,在教学中应重点讲解知识的结构体系,理清本学科各类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弄懂各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在知识的讲解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认识该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帮助学生搭起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多元化的学习模式

  1、开展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3】。国外的教学经验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是富有成效的。现代教学也愈来愈强调学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其活动特点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尽其能”。学生间的合作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合理地整合小组成员各自的特长与能力,培养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对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工作,将大有裨益。

  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制定教学进程,建立适宜的奖惩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将小组的考核与个人成绩挂钩,才能让学生真正服务于自己的团队。

  2、课堂教学和网络化学习有机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已使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网络化学习将突破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一方面,互联网将全世界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海量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或专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相同知识的学习素材和教学指导,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访问,形成多点对多点的教学方式。在目前的信息时代,新知识、新事物随时随地都在大量涌现,人们必将从一次性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

  在教学中,应当加强数字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指导,探索课堂学习和网络化学习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通过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建立综合性网络教学平台或教学中心,开展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推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培养自主性学习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华肿瘤防治《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半月刊)创刊于1994年,由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与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主办,系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男科学《中国男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 《中国男科学杂志》刊物开设栏目有:专家述评、论著、临...
湖北档案《湖北档案》
《湖北档案》(月刊)原名《湖北档案工作》,创刊于1986年,由湖北档案杂志社主办。1986年下半年改名《湖北档案》。杂志是一份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走进大众日常生活的文化...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126/K,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土地利用与...
国际人才交流《国际人才交流》
《国际人才交流》(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主管的,本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双效”期刊...
成都考古发现《成都考古发现》
《成都考古发现》(年刊)创刊于2001年,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15年度考古报告集。收录考古报告30篇,包括有汶川龙溪寨遗址、茂县安乡遗址、丹巴蒲角顶遗址、盐源皈家...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