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互联网 sk011 | 万学锋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以读为主问题引路、 大语文观、仿写临摹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也极富有创造性和独特性。因此要教好自己的学生,就要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要努力创设出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环境。要做到这点,需要实施开放的大阅读策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善于分析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个人看法;善于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以读为主问题引路、 大语文观、仿写临摹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所以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也就极富有创造性和独特性。在此。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体会,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一、 以读为主问题引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很重要。文章的情感是内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会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小学语文教学纲要》中也有这样一段话:“朗读和默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这里用了两个“最”字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为文有一多,第一就是多读,然后才是多作,多商量。”这些经验我们应当吸取。

  (一)、指导学生读课文,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示范,而且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使学生逐渐懂得该怎样去读,为什么朗读,要怎样读。学生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方法,再加上反复朗读,很快就会形成读的技能。如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周总理一生大公无私,鞠躬尽瘁的短文,我掌握好了基本感情色彩,以真挚、深沉、轻缓的语言,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也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中,这样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感受文中之情,悟出言中之理,品出言中之情。既陶冶了情操,也丰富了语言库存。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联想、领悟、揣摩。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这段话:“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默读前,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怎样的地方去了?在当时的社会里,有这样的地方吗?是真的幸福吗?引导学生理解在当时的社会里这样的地方根本不存在,这只不过是小女孩的幻想而已,课文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这样指导默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悟。感悟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和心智活动,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可让学生归纳自学方法或教师指导自学方法,先是初读课文,读通顺语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字词做上标记,并运用工具书将不懂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学会学懂。在此基础上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进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体会出为什么居里夫人的美丽是跨越百年的。

  二、 实施开放的大阅读策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在阅读教学中采取既重文本,又超文本;既重课堂,又超课堂的方法。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阅读感悟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超文本”。例如,在一些探索性阅读中,鼓励学生“超文本”,既让学生在探索课文的深层含义或者探讨师生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时,运用自己在其他学科中或是课外读物中学到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当一些“言有尽而意未尽”的课文以人物的独特神态结束全文或以人物提出疑问而结束故事,或是一些课文留下了空白和不确定性时,我们就启发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继续思考,展开想象,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创造活动。如教学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把这首描绘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的古诗,教师通过引导,变换观察角度,以赏花人的视角,蝴蝶的视角,娇莺的视角乃至鲜花小路的视角分别演绎出别具一格的故事,这样的方法学生兴趣盎然,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情景进行改编,效果很好。

  三 、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新大纲》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阅读教学中的“大阅读”策略,正是谋求阅读范围上的沟通。正如吕淑湘先生所言:“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的是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说,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也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难题解决了。如教学《琥珀》后,教师说:“通过这块琥珀,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提了很多问题,教师都对答如流,但有个学生却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虫苍蝇,而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增加了科学知识又提高了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准确的用上很多教材上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获得非常多的知识,因此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二)、教育学生观察生活。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有言:“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书。”陶行知先生说的更详细:“活书是活的知识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当然把自然生活视作“活书”是比喻意义的读物,但也充分说明了阅读的理念。

  四、 通过仿写范句片段,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语句,重点语句反复诵读甚至会背诵,并对学生习作中,容易出错的句子类型加以指导。对简单的并列句,常见的连结句,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必须要规范。如教学《匆匆》时,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的手法形象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于是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去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让学生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尝试仿写这样的语句,就能够为以后写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施工企业管理《施工企业管理》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651/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资讯_企...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双月刊,于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南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
养猪《养猪》
《养猪》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104/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遗传育种、猪场...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季刊)创刊于2001年,近几年来本刊有近10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3.03合并到《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上海社会科...
上海管理科学《上海管理科学》
《上海管理科学》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515/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生产管...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