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艺法自然
“自然”是艺术永恒的主题,“艺法自然”是中国画的文化本位,也是中国画的语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更是中国画发展的艺术规律。中国画的创新有必要重新反悟中国传统绘画的“自然观”及其发展历程,才能对中国画有一更为深刻的认识。“艺法自然”不同于自然主义,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模拟和照搬。“艺法自然”是主体“艺法”与客体“自然”的辩证统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通过何种艺术手法把握了自然,就把握了“道”,把握了“美”,把握了“真”。只有正确地理解“艺法自然”,处理好“技与艺”、“形与神”的关系,把握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国画的发展前景才会无限光明。
现代人生活在大工业文明带来的高速度、快节奏中,很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人是从自然中走出来的,人离不开自然,于是人们开始呼唤回归自然,所以重新全面地反悟中国画的“自然观”及其发展历程,能对中国画有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当前的中国画的发展会产生某种启示。对于正确解决“中国画已经走入了穷途末路”,“中国画面临走向死亡的必然命运”,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创设美好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要增强学生想象的生动性,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有利于想象的教学情境,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情景因素,并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去丰富学生想象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美术和音乐是相通的,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画面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优美的旋律同样也能激活学生大脑中储存的表象,使其产生“通感”,促其联想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比如在教学《连环画》一课时,教师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和谐的音乐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带入古诗词所描绘的那种境界中,激发他们把诗意内容想象成生动的图画。教师一边播放悠扬的古筝曲子,一边充满激情地朗读《登鹳鹊楼》的古诗,让学生轻合双目,悉心体会诗中描绘的夕阳西下,滔滔黄河滚滚东去的美好意境,从而想象出一幅幅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画面。在这美好的氛围中,美的通感力量使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创作出一幅幅生动、优美、创意独特的连环画。这种由音乐旋律美,语言节奏美,和谐的教学形式美与愉快的教学氛围美相互融合,使学生既获得了轻松愉快的享受,又使想象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总之,生活中不能没有艺术,艺术更离不开生活。优秀的学生作品更需要对生活真诚的感悟与发现,对生活的情感愈强烈,越真挚,表现的就越生动,越入味。生活和自然是五彩缤纷、充满情感的,让学生以真实的感受用心去表现生活,必将为我们展示出更多更精彩的创意作品。
参考文献:
[1]《希望》刊2005年第四期。
[2]《中国德育》2001年第二期。
[3]《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漓江出版社)第10-76页。
[4]《中国美术史教程》湖南美术出版社第23-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