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合格的体育人才,关系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除对考生实施人性化的关怀(如在测试前放一些准备活动的音乐,让学生做好准备运动后再进行测量)外,改革滞后于体育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已势在必行,体育测试项目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则应在不断补充、完善的基础上, 让测试项目设置的动态过程表现出区域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不断顺应体育科学事业发展的新趋势[2]。
参考文献:
[1] 王斌,李晓平. 关于体育考试的思考[J]. 安徽体育科技,1996,(3):60-62.
[2] 邵民和,王健,杨晓爱等.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体育测试项目设置思考[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65-69.
[3] 周国茹. 对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有关政策问题的调研与考证[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4):35-37.
[4] 胡元明. 湖北省高考体育加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2009,31:297-298.
[5] 罗钫. 体育招生专业考试实施科学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探索[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5):37-39.
[6] 陈庆伟.高考加试体育利弊预析及对策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2,(28):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