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应对策略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著名教育专家叶澜女士认为,“育己”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她认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完善自己时,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完善。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学工作甚至整个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研究界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最新参照标准:
1.热爱教师职业,乐于教书育人。能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积极克服困难,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爱的教育中获得安慰,实现自我价值。
2.心态良好,能正确接受并接纳自己。承认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允许自己不如别人,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3.有优良的教育水平。能很快适应教育环境的改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
4.能自我调控情绪。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优良品质和坚强意志。敢于突破障碍,当机立断,处事沉着冷静。
5.在人际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别人,信任别人,学会欣赏别人,真诚对人。要有健全的人格,不与邪恶为伍。
6.能尽快地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会自我排解压力,敢于挑战自我,凡事多思,以排解郁闷。
(二)应对策略
1、社会理解
全社会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女教师地位、尊重女教师劳动成果、理解女教师苦衷、减轻女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使女教师大胆而充分地发挥自我。同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目前推进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应针对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加强对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女教师的心理素质。
2、学校重视
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形式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组织女教师开展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丰富女教师的业余生活,如座谈会、报告会、演讲会、体育文艺活动等。同时,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着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了帮助已有不良身心健康状况的女教师,学校应订购一些相关书籍,让教师进行自我治疗。学校应克服多方困难,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对她们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3、自我调节
首先要改变自我认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女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
(a)错误的职业观。认为女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
(b)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
(c)错误的人才观。部分女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在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
以上不合理认知,是女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
(2).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感情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女教师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要求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女教师因为对自己更加理解,由已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如人意之处能泰然处之。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其次要学会自我调试:
女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知识,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一是学会适时地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经常给自己减压,比如爬爬山、逛逛街等。二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有些女教师因为平时只看到自己的优势,忽视了自己的短处,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事,就会耿耿于怀,以至产生不良的消极情绪,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偏激行为。三是重视交流。要提高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家人、朋友交流的能力。须知交流会使人变得轻松。四是学会体验快乐。对女教师而言,美丽的最大秘诀是快乐,而快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时常反思自己有无情绪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有,就应该考虑适当休息一下,或者听听轻音乐,唱一唱欢快的歌曲;严重的话就要积极的找心理医生。
1.情绪控制。女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消极情绪和挫折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否则,伤害了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控制消极的不良情绪,对于提高女教师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女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首先,客观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适度;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看问题。我们的情绪体验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在事件中的感受,对于学生顽皮,成绩差,应该看到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若给以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是可以改变的;再次,与人相处学会换位思考。生活中难免与他人发生矛盾,这时,试着换位思考,即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感受,会发现各自都有道理,本不该互相敌视,这样有利于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2.合理宣泄。女教师在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产生不良情绪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不良情绪积累过多,得不到适当宣泄,易造成心身紧张,甚至疾病。因此,女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感。
3.学会放松。女教师职业的紧张与压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来,极大多数女教师往往是身心疲惫,放眼中小学女教师的面庞,多是面容憔悴,像黄脸婆。为此,女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外,还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越是繁忙,越是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在和同事、亲人、朋友的沟通交流中,调整心态,放松自己;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探讨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既是工作,又是调节心态。百忙抽闲,必不可少,放松心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静坐、听音乐、打篮球、钓鱼、练书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