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在时代的呼唤下,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改革任务,是体育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做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
关键词:
德育教育 体育教育 情景教学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爱运动,好表现自己等等。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我们体育教师需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出发点,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创设贴切的人文情景教学将德育的丰富内容融于体育教学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一、创造契机克服来自生理、心理方面的各种困难
每一项的体育活动本身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运动员造成的困难又不尽相同,老师要针对不同项目,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如:跳高、鞍马、单双杠等除了技术之外,学生最难过的还是心理关,教师可以对运动员渗透“信心”教育,向学生灌输“信心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有信心未必会赢,但无信心一定会输”的自信教育,以此引导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并以此为例,在全班铺开“信心”教育。又如:中长跑项目,除了需要耐力之外,最多考验的是运动员的毅力和意志;我们可以赛前对运动员进行“毅力、意志”教育,比赛过程中,在他们最需要支持时给予鼓励,赛后让运动员对全班同学说说自己在跑步最艰难时的思想斗争和取得成绩后的感受,老师要引导运动员重点扣住“毅力意志”去谈谈,以对全班学生进行现身的教育,总比老师空洞的说教生动、实际得多,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二、形成自我的约束和团结合作意识
大雁之所以能够飞越千里,不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有多么的强,而是因为他们团结起来,目标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努力,让他们达到了独自所难以实现的迁徙。在一个团队里面,队员就像大雁,团队就像雁群。大雁的团队精神,如果能够运用到我们的团队中,将整个团队的能力发挥到极限,我们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甚至超出我们所期望的结果,达到我们所未意料到的良好效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打造高效能的团队,增强队员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体育教学多在室外,活动范围大,外界干扰大,组织教学相对困难一些,只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才能确保教学顺利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自我约束的品德,同样在练习和竞赛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作风。例如在篮球竞赛中,不仅需要个人有良好的运动技能,更要整个团队紧密协调的配合,如果只着重个人效果,忽略了团队的作用,很难取得优异战绩。因此要形成自我的约束,增强团队精神。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成功,承受挫折
每个学生都想在竞争中获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好地利用这种良好机制,在体育课中运用游戏比赛、教学比赛、测验比赛、体育达标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强烈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及必胜的信念。竞争心理是成就感的反应,其以自尊心为基础。体育课教学内容中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而每个人都需要成功,都希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抓住每个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斗志。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身体差异,在进行训练中,采取不同起点,不同重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奋力争先、永争第一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到只要努力都有成功的可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再如,在体育课内容教学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我们可采取设置困难环节,如适当增加器材的高度、远度、重量、和数量,相应提高动作的次数、难度和质量标准,适当改变动作的节奏、幅度和重心,增加动作的障碍和对抗因素。在教师的保护帮助和同学们的激励下,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要有勇于拼搏,勇于挑战,战胜自我的良好意志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克服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意志是人们在生活与社会实践中,逐步通过锻炼获得的精神品质,它需要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更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回报,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去战胜“极点”现象,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四、聆听歌唱音乐,学会释放和调控情绪
中学是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处于充满了“心理冲突”的青少年期。由于阅历水平、思维能力、自控能力的限制决定了青少年不能很好的调控情绪,因此引导学生了解和正确运用调控情绪的方法成为面对困难和失败,让学生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的表达个人的情绪。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当他们累了,听听舒缓的曲子,放松疲惫的身躯,当他们面对困难,歌唱奋进的歌曲,更是那些奥运的主题歌,鼓舞他们和面对失败的调控,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集体爬山运动,不同团队拉拉歌,及解决了竞争意识的号角,舒缓了情绪,放飞了好心情!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
五、区别对待,培养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学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量的身体活动,而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又存在着很大个体差异,这就可能对我们课堂教学的实施产生无形的障碍。因为身体的差异就会出现课堂表现“困难”的学生,所以同一个动作对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与效果,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所区别,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要求在质和量上必须达到一定要求,而针对部分素质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或适当减少练习量,逐步克服畏惧、怯懦的思想,变被动为主动,树立自信。这就更要求我们老师有更高的德和更多的爱,用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去调动这些所谓“困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