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作为幼儿游戏的大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为了幼儿能更自由自在的玩游戏,教师要“变成孩子“,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一起探索,相互交往,遵守游戏规则,与幼儿共同享乐。这可缩短幼儿与成人两个世界间的距离,使孩子们觉得亲切,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气氛。这种环境气氛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积极的创造性行为。
如:中班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不停地烧火做饭,仅仅满足于重复性的动作,教师这时就需以游戏者的身份(如:外公、客人等)加入到游戏中来对幼儿加以指导,使游戏纵向发展,让幼儿的创造潜能在民间游戏中得到激发。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和测试发现,自信心强的幼儿积极热情,兴趣广泛,与小朋友关系融洽,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民间游戏的教学中,我有目的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1)正面鼓励幼儿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提高做事兴趣,还能使幼儿从成功中增强自信心,提高创新意识。如:拥抱、抚摸、点头、微笑以及亲切的语言等鼓励手段能使幼儿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创造性的探索世界,特别要指出,当幼儿经受失败和困难后,教师不应指责,而是要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以保护幼儿的自信心。
(2)要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越多,幼儿的自信越强,所以成人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幼儿获得他们所应掌握的基本能力,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游戏中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实践中增强能力,相信幼儿,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游戏权利,尊重他们的合理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身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3)尊重幼儿的游戏过程。
幼儿的游戏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幼儿的要求不要过高,如“丢手绢”游戏中幼儿可蹲、可坐、可跑,而不一定要有统一的姿势,在评价幼儿的行为时,要多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不要只关注游戏的结果,要多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不要只关心结果的好坏,这样幼儿就不会受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来,而且还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提高创造力。
绚丽多彩的民间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好民间游戏的社会价值,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