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来源:互联网 sk016 | 钱红梅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

  根据校留守儿童调查材料显示,本校共四百多名学生,留守儿童三百左右,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5%,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继而,我又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感恩”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3%的同学知道父母两个人的生日,有27%的同学知道父母中一个人的生日,而60%的同学既不知道父亲的生日也不知道母亲的生日,更谈不上为父母送礼物表孝心……

  以上数据,折射出长期以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严重缺失。作为班主任的我,更是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对留守儿童的进行“感恩教育”呢?

  知恩于心

  一、在教学中挖掘

  感恩教育必须先知恩。小学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要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陈毅探母》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母亲说:‘你也五六十岁了,还替娘洗衣服。’陈毅说:‘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教学本片段,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感恩”的内涵。孩子们在热烈地讨论“为什么说陈毅元帅为母亲洗衣服是应该的?作为子女,我们还应该为母亲做哪些事呢?”中,感悟着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我们要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珍惜父母深情的道理。

  再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以爱为主题,但这篇文章更侧向于对爱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母亲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爱的反思。此文是当前小学感恩教育的典型素材。……

  音乐教科书中《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父爱如山》《世上只有妈妈好》《地球妈妈》《感恩的心》……都是教育孩子知恩的优秀歌曲。音乐课上,以音乐为载体,通过歌唱、表演,体会、理解和歌颂爸爸、妈妈、大自然等对孩子无私、伟大的爱,从而教育自我,学会感恩。

  …………

  通过挖掘语文、品社、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相关感恩教育资源,在课堂中有机整合、优化、渗透,引导学生知恩。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吸引力特别大,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二、在环境中熏陶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始终将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强调学生在共同参与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提供良好的环境。

  营造感恩文化的氛围,从校园布置着手,从教学区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的话题;班级里通过黑板报、教室布置比赛,使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充满着感恩的气息;国旗下讲话结合主题安排老师和学生交替进行,广播播诵学生的感恩主题文章,用身边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知恩教育。

  感恩于行

  一、在活动中体悟

  为了使感恩教育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恩的可贵和多彩,在体验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感悟中丰富感恩教育内涵,演绎生命的精彩,升华生命的价值。

  在“父亲节”、“母亲节”,低年级开展送亲情贺卡活动,要求学生给父母制作祝福贺卡,写下祝福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要求父母收到亲情贺卡后也写下亲情回馈,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中年级组织学生设计“感恩画、感恩报”等一系列活动,引导留守儿童用他们的画笔倾诉亲情,学会感恩。。

  高年级,以 “感恩父母” 为主题,组织留守儿童举行全校作文、书信大赛。内容为“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我的留守生活”、“爸爸别担心,我能行”、“有你们,我不孤独”等。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心里话,让他们有苦有处诉,为他们忧郁的心灵创造舒展的空间;也引导他们彰显刚毅独立的一面。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报效父母、感恩社会”高尚的种子。

  我们还可以经典文化颂读为载体,组织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汇报活动,如“夸夸自己”、“演讲比赛”等。教会他们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这样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在生活中力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使感恩教育取得实效,引导留守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去做显得更加重要。寒暑假期间,孩子与长期在外辛劳的父母再次重逢,我们适时开展以“亲情假日、回报父母”为主题的感恩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分以下几步进行:

  1、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或当一天跟班,体味父母在外挣钱的艰辛。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这将会使学生体会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2、沟通。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致使子女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我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工作情况,父母的爱好等。了解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所做的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

  3、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小学生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如:在父母下班回家时帮他们拿鞋子,倒杯热气腾腾的茶;在他们疲劳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大人在烧菜时,及时地送上碗碟等。

  帮父亲洗一次脚或者是帮妈妈梳一次头……

  开学后,翻阅孩子的记录本,一位帮父亲洗脚的男同学这样写道:“我在帮爸爸洗脚时感觉爸爸的脚真臭,现在想想妈妈帮我洗脚时还真不好意思!”一位女同学说:“我帮妈妈梳头时才发现,妈妈的头发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的柔亮了,还有好多根白发了。额头上眼角边的皱纹也明显多了,妈妈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才这样的。”……这些真真切切的话语发自他们的内心,就足够了。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82614429,地址:...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358/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
上海节能《上海节能》
《上海节能》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500/TK,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节能产品、...
中国资产评估《中国资产评估》
《中国资产评估》杂志,于199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768/,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房地产评...
新语文学习《新语文学习》
《新语文学习》(教师)(双月刊)创刊于2005年,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辅刊物。读者对象: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教研人员(各版本教材)。合初中生阅读,畅游语文天地,感悟人...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于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391/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