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按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围绕更新实习教学仪器设备、改革实习教学内容、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实习教学环境以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启动工程师摇篮工程等方面开展工作,创建了省内一流、国内先进、具有鲜明特色的我校工程训练中心。
关键词:工程训练中心;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工程实践训练是理工科院校面向大多数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综合工程素质教育和现代设计制造技术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中起着其他教育环节和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改变我校工程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教学设备落后、实训内容单一,不适应新形势下培训大学生要求的状况,1994年成立了课题组,专题研究如何加强中心的建设。课题组在对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国内十几所大学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心建设的总目标:通过完善育人功能,逐步实现由传统的金工实习向现代工程实践训练的方向转化,由单机技能培训向集成制造技术培训的方向转化,由操作技能培训向技能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转化;通过更新实习教学仪器设备、改革实训内容、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环节,使学生经过工程实践训练,协作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得到加强,对典型机电产品的原理、结构、设计、制造等有一个基本的、完整的认识,最终形成大机械、大制造、大工程的概念。
十五年来,尤其是学校搬迁到新校区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校产总公司、金工教研室等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实习教学仪器设备,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其前身是河北机电学院附属工厂、河北轻化工学院化工机械厂,两厂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承担学生的金工实习任务,但由于资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到1996年合校时,金工实习仪器设备不足100台(套),资产120万元在左右,只能从事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学。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1996年,学校组织力量将西校区普通车床升级为经济型数控车床,建立了电子实习车间,开发了自学式“晶体管收音机装配CAI课件”、“经济型数控车削加工计算机模拟系统”。2002年,学校拨专款40余万元购置了先进的数控线切割机床和数控车床。2006年开始的新校区建设,使中心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心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新购置了4台加工中心,21台数控车床,4台数控线切割机床,2台数控电火花机床,1台激光切割机床,72台电脑,建立了两个CAD/CAM网络实践教学中心和一个多媒体教室,使中心的仪器设备达到1086台(套),资产总值1559.35万元,具备了年接待本科生5000人的教学规模。
二、改革实习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
1、改革实习教学内容
在新校区建设中,中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目标,跟据中心的设备情况和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对实习内容进行改革与调整。
第一是精炼传统实习内容,夯实基础训练,使学生了解传统通用设备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其存在问题等,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方法。第二是强化先进制造实践训练,在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实训中,利用CAD/CAM软件,将零件设计、计算机绘图、编制程序、加工制造等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机械制造系统,展示出现代集成制造的神奇魅力。第三是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训项目,在数控线切割实训中,指导教师只讲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设想的图案,然后进行编程加工;在电焊实训中,学生在完成基本训练后,自由结组,进行铁艺的设计制造。在这种集创新设计制造为一体的综合训练中,不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2、实行模块化教学
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划分出机械材料类、经管类、其他非机类等几大模块。各模块中的实习内容和实习周数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使我校各专业的金工实习,均实现了“传统金工实习+先进技术实习+创新实习” 的先进工程实践训练模式。
3、建立中心网站
将重新编写的实习教学大纲、教材、课件、视频、习题、辅导答疑以及管理文件、考核办法等全部上网,在网站上,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三、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中心的教师队伍由理论指导教师、创新实践指导教师和实际操作指导教师等三部分人员组成。
理论指导教师是中心的基础力量,承担者为实践教学奠定理论基础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答疑解惑任务。同时,他们还与中心领导、工程师及其他相关人员一起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新实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教学督导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得到了应用。为了使这部分人员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2009年先后派出两名青年教师到工厂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今后我们将通过制度建设使这项工作常态化。
创新实践指导教师是中心的新生力量,承担着指导学生的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践训练任务。中心在选择具有工程师背景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人员组成创新指导教师基本队伍的同时,还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精神,结合一些学生的特殊需求,在全校范围内聘请具有这方面专长的教师参加创新实践的指导工作。为了加强这支队伍建设,中心在2009年派出了3名骨干教师参加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重庆举办的培训班,并取得了数控工艺员职业技能指导教师资格证书。
实际操作指导教师是中心的中坚力量,实践教学的任务主要由他们承担。为了解决这部分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中心在2006、2007两年连续引进了4名高职毕业生充实到实际操作指导教师队伍中来,为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中心还通过学习、培训、考核等形式,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同时还鼓励和支持了多名实习指导教师在职攻读学历学位;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指导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中心还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班,并相互进行教学观摩,开展教案评比等活动。
另外,中心管理人员还经常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程体系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等。
经过多年努力,中心已基本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团结创新的实践教学团队。
四、改善实习教学环境,营造愉悦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