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互联网 sk004 | 田 敏 钟秀宏*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职业指导;价值取向;思考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三、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的相关对策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划分情况进行指导

  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我们往往采取大帮哄的教育模式,当然这取决于高校现在的师资资源及学校的各方面条件,但撇开这些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对影响职业指导因素认识的不足,拿医学专业的学生比较调查显示,当前大一新生中家庭直系亲属从事与医学有关系的工作的达到总人数比例的37﹪,家庭中因有亲属患病而希望其从事医学学业的占21﹪。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家庭和社会因素对于职业指导的影响。具有从事本行业传统的家庭来说,子女从事本行业的概率较大。针对于他们来说,对医学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职业目标比较明确,家庭已经对其具有一定的职业规划,在其职业生涯中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对于家庭有病患者而从事医学研究的这部分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但对行业特点及认知十分模糊,对他们的职业指导需要从提高认知,明确特点来进行。

  针对另一部分同学来说,从事职业指导须系统的进行,既要协助他们培养职业目标,树立职业思想,明确职业指导,合理安排职业规划。

  (二)充分考虑学生的价值取向

  在同一份调查中显示,在同一类人群中,对职业的选择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其中41%来源于兴趣, 37%来源于对医学行业的社会地位、稳定的收入及所受其它因素的影响,16%来源于家庭的压力,另外6%来源于高考失利而选择从事医学行业。

  而在同期的一份调查情况显示,一个班级的58名学生中在毕业工作五年后从事本专业的比例出现了较大的改变。

  其中从事本专业的占68%,从事与本专业相关行业占20%。从事其它行业的占12%。在现实社会中,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多元制的经济,也产生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于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信息的平面交流促使其产生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那么对于不同成长情境所成长起来的学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职业指导的多样性。面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本行业及传统的行业宗旨。应全面了解到当代学生的特点,他们往往更看重自身价值在行业中的实现,而这种实现往往体现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三)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兴趣

  当代大学生除要重视学生成长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外,还不可忽视学生本身所存在的年龄和生理特点,现在的职业指导,往往仅局限于枯燥的课堂教学,即使在课堂中我们采用案例,我们往往忽略的是这些事例并不能从其本身促进认知的发展,因为这些并不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当代大学生他们中多数并不认同共性,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更深入促进认知。有的高校采取了模拟招聘及人才交流会等方式来促进这种职业指导的深入,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职业指导针对的是职业生涯,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场景,即使我们做的再逼真,再符合现实,也仅仅是体现职业生涯的一个过程。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将职业规划充分的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的一个特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进入相关行业从事社会实践,有一份关于社会实践的调查表明,在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前后,从事社会实践的194人中,从事与医学相关行业的社会实践有174人,调查前对医学行业表现出兴趣并进行合理规划的有86人,通过实践有能够进行合理规划的有128人,同比增加22%。

  分析其原因,合理有效的社会实践增强了学生对本行业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有效的提高了职业指导的效能,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指导与社会实践结合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

  全程化职业生涯指导,这是一个全新的职业指导理念和模式。职业指导涉及到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长期观察、科学分析和逐步改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必须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因此,要树立对大学生“从一年级做起”、进行全程指导服务的理念,根据不同年级的任务和特点,划分不同内容的指导计划,形成不同年级不同任务的连续性发展。例如,我校在新生入学后,根据医学专业特点,从大一起,就开设职业指导课程。首先,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使学生及早了解自我、合理定位、合理求职。大一阶段,在适应大学生活,打好扎实基础上,进行,如何适应生活环境,如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如何建立人际关系,总结大一,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入大二之后,如何深入学习,怎样适当发展兴趣,如何深化人际关系。在大二期间,要及时修正目标,清晰、调整目标。大三阶段,明确自身定位,参与社会实践,进入、接触社会,实习锻炼,开始进行就业准备。大四阶段,积累深厚底蕴,做出职业生涯选择。我们的医学生大学所,针对大五阶段,做出最后选择,完成毕业论文。并做好给学生提供人生规划、职业导航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从而把就业指导与学生的成长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这样,就业指导内容与大学五年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实际上就是建立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使就业指导从临时性、突击性变为长效性、全员性,从而使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更加有序,更加科学,更加有效,而不是只停留在学生落实了就业单位就算结束的层面上。同时,开设职业指导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加强学生对就业市场各专业人才供求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以及就业市场的求职模式、规律、就业趋向的研究,拓展其就业技能,切实增强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

  (五)将各门学科和职业指导有机结合,以就业引导教学,教学促进就业

  在各门专业学科的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就业指导积极性,把生涯辅导教育课程列入学校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中,并与其他课程置于同等地位。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思想,逐步建立并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三者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以人才培养为重心,以就业为目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应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及时调整学科结构、专业结构,才能够有效产出各类各层次有用人才。尤其是应用性学科,更要充分考虑人才的市场适应性,使学生科学地规划人生,合理地进行定位,强化实践环节,突出能力培养,主动积极地应对动态变化的就业市场。

  (六)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拥有高素质的职业指导人员是开展高水平的职业指导工作的人才保障。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开阔的视野、熟练的知识运用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此类的职业指导教师。据了解,在国外不少大学里都设有择业指导专业,有的甚至建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而我国高校中还没有一家设立这类专业。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注意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及时更新其职业指导理念,逐步建立、健全专门化职业指导机构,制定规划,尽快提高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同时,要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去研究,既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社会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使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逐渐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国花卉园艺《中国花卉园艺》
《中国花卉园艺》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496/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企业人...
七彩语文《七彩语文》
《七彩语文》杂志,月刊,于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杂志,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405/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宏...
地理科学《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124/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报道、...
长篇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
《长篇小说选刊》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296/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读者说...
全国流通经济《全国流通经济》
《全国流通经济》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464/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产业经济...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