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枫树不仅落叶烦人,春天开的小花,谢后散落如雨,而且所结的果实有翅,乘风滴溜溜的到处飞扬,落到草地上、石缝里、到路边,随地萌芽生长,若不勤加拔除,不久就会成为一座枫林。易经说:“天地变化,草木蕃。”枫树之雄厚的蕃息力量,正是自然之道。不过由萌芽而滋长,逃过多少灾难,然后才能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枫树在我们需要阴凉的时候,它给我们遮阳,到了冬天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它又迅速地脱卸那一身的浓密太叶,只剩下干枝光轩在丰空寒风中张牙舞爪。它好知趣,它好可人!
⑤但树也有旦夕祸福。我这次到西雅图回来,隔窗一望那棵枫树不见了!再探头望下来,一块块的大木橛子、大木墩子,横七竖八地陈列在木栅边。一棵树活生生地被锯成了几十段!那棵杉,孤零零地立着,它失掉了贴身的伴侣,它比我更难过。
⑥原来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突然没有发出芽来,有气无力地在顶端冒出几片小叶。请了三位树医,各有不同的诊断。一位说是当年造房子打地基伤了树根,一位说是草地施肥杀莠使它中了毒,一位说是感染了无名的疾病。有一点三位完全同意:树已害了不治之症。善后是必须立即办理,否则桔树恐难久立,在风雪怒号之中它会訇然仆地。邻居测量形式,所受威胁最大。于是三家比价,以二百五十元成交,立即伐木丁丁了。言明在先,只管锯成短橛,不管运走。木橛的最大圆周是八呎有余,直径约二呎半。唯一用途是当柴烧,分期予以火化。可是斧劈成柴,那工程不小,怕只好出资请人把它一块块地运走了。
⑦现在我的窗前没有东西遮望眼,一片空虚。十年树木,只能略具规模,像这棵枫树之枝叶扶疏,如张巨盖,至少是百年以上物。然而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皆是无常,一棵树又岂是例外?“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选自《粱实秋散文集》)
附录2.
学生作文。
推开记忆之门
安徽省宿松二中高三(9)班宗克珍
落花满庭,“人比黄花瘦”,李清照斜靠门窗,泪湿衣襟。夫君亡去,伊人憔悴。这痴情执守的画面,无数次感动过我,一个痴情的少女敏感的神经;今天又推开了我的记忆之门。
记忆中,小时候回家,总看到一个来回移动的身影。那是一个焦躁的身影,与我相依为命的母亲等爸爸回家的身影。
很早的时候,爸爸就外出打工。他的脚步,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年头回来几次,有时几年都不回来。每个伴有烛光的生日夜晚,每个雨雪霏霏的冬天黎明,朦胧的睡眼中仿佛都看到妈妈眺看窗外的身影。每个除夕,各家各户都团圆,热热闹闹过大年;而我家,只有爸爸回来的时候才有热闹,我已记不清母亲度过多少冷清的夜晚了。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隐约在嘀咕,他们背着妈妈都在议论这样一个可怜的女人:她家的那位被外面一个年轻的姑娘相中了。妈妈没有说什么,默默回到家;我发现她躲着偷偷地哭。
就这样劳着,躲着,哭着,等着,两年过去了。她仍然没有放弃,还在默默等待。又是一年年根,我们天天望,夜夜盼,可是天天夜夜落空。终于有一个大年夜,门外响起了一片狗吠声。家人回来,狗都狂欢。雪地传来阵阵皮鞋声。妈妈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就从里屋冲出来,阵阵门铃更加触动了妈妈激动的心。可是推开门,却见两张面孔聚集在一起。冲门而入的寒气逼人。
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叫我兴奋而又恐惧。灯光下,他们变了。夜总是夸张,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当他上楼来看我的时候,我假装沉睡过去。
一觉醒来,唯一不变的,还是妈妈多年忙碌的身影。那个多年不变、布满泪水的身影,始终等着爸爸回头的身影,至今沉淀在我这样一个孤单的少女的心酸记忆中;可惜怎么看都不像是李清照。
(语文教师:沈永生)
【思路点评】父母的生活我们再熟悉不过。例如作者先写李清照痴情执守感动“我”,引出“我”的痛苦记忆:另一个女人,妈妈,也在痴情等她的男人——“我”的爸爸。再交代等待的原因,爸爸外出打工。接着通过村民们的嘀咕告诉读者,他慢慢在外面惹出事非。尽管如此,痴情的妈妈还在苦苦等待,只是等回来的他已不是当年的他。虽然他还爱“我”,但“‘我’假装沉睡过去”;而妈妈还在痴情地等待他回头,而“我”不是滋味——“可惜怎么看都不像是李清照”照应到文章开头,对比中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