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紧急应答
适用于内容较短、寓意较浅的文章。课上教师把钟表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在五分钟内读完一篇文章,然后在大屏幕上出示思考题目,由学生抢答,答对者有奖,答错者也不批评。这种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挑战的激情,在紧张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6、写作展示
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读完文章后,已欣然领会其主题思想,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启示。此时应让学生拿起笔来,抒写自己心中所思。在这方天地里没有丝毫限制,学生可以海阔天空地遐想,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的文章语言优美,可让学生摘抄;有的文章情节离奇,可让学生大胆仿写;有的文章主题深奥,可让学生改写或续写。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既可以积累写作语汇,又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7、朗读比赛
适用于诗歌、散文的阅读。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熟读成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举行选拔赛,优胜者代表小组参加班级朗读大赛。朗读形式不拘一格,配乐朗诵、集体朗诵、分角色朗诵等可以自由选择。
8、课外自助餐
适合于节假日。学生在广泛阅读后掌握了丰富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口味办手抄报,无形之中既让学生重温、感悟和思考了文章的内容主题等,又展现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提高了动手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之法。比如在学生读完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之后,让学生办一期“我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为主题的手抄报。在一份份形式多样、五彩缤纷的报纸中,体现的是学生们深刻的感悟,绽放的是学生们智慧的火花,还有巧妙的版面设计和精彩的构思都让人为之喝彩。
以上阅读模式是我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初步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阅读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充实精神底蕴,陶冶性情,提高思想修养,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施教之功,贵在得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永不知足,而应勇于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以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