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班级嫌弃少年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班级嫌弃少年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来源:互联网 sk004 | 郭 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嫌弃少年、班级管理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内容提要】关注和转变班级嫌弃少年既是“以人为本”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教育平等原则的重要举措。嫌弃少年孤单失群,他们抗争—失败—再抗争,以致恶性循环,陷入心理危机中。其形成原因有学生自身、学校教育、家庭社区等多方面。为此,教育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重塑嫌弃少年的健康心理,优化人际关系,用爱、信任、耐心陪伴他们走出困境。

  【关键词】嫌弃少年、班级管理

  人具有社会性,归属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少年在群体归属需求方面表现得更加强烈。然而班级嫌弃少年长期为班级成员所排斥与隔离,孤单失群,不能完全归属班级,致使他们孤独退缩,惹事生非,自暴自弃,心理异常。嫌弃少年的班级地位一旦确立就不易改变。关注和转变嫌弃少年,对少年一生的发展及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班级嫌弃少年的境况

  在班级人际关系的微观结构中存在着两极:一极是在班级中享有极高威望和极大信任的少年,被称之为“人缘儿”、“明星”。另一个极端是在班级里愿意与之交往者甚少、口碑甚差的学生,被称之为“嫌弃儿”、“孤星”。班级嫌弃少年是指在学校教育条件下,身心正常发育的少年因各自不同的原因,在社会关系上、心理上和活动参与上,长期被班级群体所排斥与隔离,班级社会关系网络丧失,导致班级生活质量下降,不能享受班级成员正常的学习和活动权利,成为班级生活中的孤独失落者。据有关研究,这类少年在所有班级普遍存在,在中小学约占4.0%[1]。

  班级嫌弃少年孤单失群,他们抗争—失败—再抗争,以致恶性循环,陷入心理危机中。班级嫌弃少年因种种原因,为班级同学所排斥。他们在班级里没有知心朋友,终日生活在别人的冷眼里,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有时做了好事,也极有可能被人曲解,往往成为班级同学的众矢之的,或成为被忽视的一族。在此情况下,为了在班级争取一席之地,他们采取了异常的抗争方式。自我意识强的少年奋起反抗,与同学和老师对立,甚至与一切集体活动对立;他们标新立异,油腔滑调,故意装作对别人的惊异和鄙视而不屑一顾、洋洋自得;他们惹是生非,做恶作剧;个别甚至加入其他不良社会群体中,在那里谋得一席之地,寻找归宿。自我意识弱的同学期望挤入群体内,他们或趋向同学,讨好依从;或避开同学,孤独退缩。但常有的挫折感最终使他们自暴自弃,沦为班级的边缘人,他们仅希望不被打扰,在班级生活中度过漫长单调的重复时光[2]。然而,异常的抗争方式不为现实群众生活所容,常与现实生活发生磨擦冲突,导致更大的失败。如此恶性循环,会使伴随产生的异常行为方式长期重复使用,最后成为不良人格的一部分。

  二、班级嫌弃少年的成因

  1、品行不佳、成绩不良、不健康心理问题等是嫌弃少年形成的自身因素

  品德不良是嫌弃少年形成的主要问题,其次才是成绩问题。成绩不良的学生不一定被排斥,而品德甚差的学生一定会被嫌弃。但是,在教师成就本位观念的作用下,很多成绩不良学生最终沦为品德不佳者。性格行为方面,最易被孤立的是攻击性少年,其次才是脾气怪癖、难以相处的少年。

  在认知方面,嫌弃少年对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的认知有偏差,不能正确地理解人际交往,以至于对自己被排斥的境况不能理智归因。自我意识强的少年归因于他人,产生怨恨情绪;自我意识弱的少年归因于自身的能力,产生无助感,最终采取异常行为方式进行宣泄。在情感方面,嫌弃少年情感发展不够协调,情绪控制能力差,常产生消极或激烈的情绪,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嫌弃少年甚至从未体验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缺乏积极平等交往的内在情感动力。在意志行为方面,嫌弃少年行为方式异常,掌握不好人际交往的度,或是自卑退缩,不与他人交往,长此以往以致性格孤僻敏感,难以相处;或是过火失态,影响侵犯他人,为群体生活所排斥。同时,他们意志力薄弱,陷入被排斥的困境之后,或是畏惧困难、继续退缩,或是盲目冲动行事、采取异常行为方式。

  2、学校教育人为地将少年等级化,缺乏社会化教育,致使少年不适应社会生活

  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对未来社会成员的甄别选择功能,以致于中小学也成了对未来社会成员的预备选拔机构,人为地将少年等级化。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通过考试、评选三好学生等名目繁多的竞争活动,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班级成了学生学业成就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竞技场。学生以优等生为荣,以与优等生交往为荣,对劣等生弃置不顾,甚至不愿与劣等生同桌,劣等生被同学排斥,成为嫌弃少年。加之社会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与学校的声誉相联系,学校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与教师的报酬挂钩,这些都更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了嫌弃少年的不良行为恶性发展。

  学校教育价值观较单一,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个性成长及社会化教育重视不够。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只注重认知发展,忽视情意发展。采取统一的教育模式,不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影响学生的性格成长。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不力,尤其缺乏对学生生活力的教育。所谓“生活力”,即生活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3]。社会化方面的知识,固然可采用告诉的方式,但要使人受到很好的社会化教育,则要使人感受,要在实践中进行。因此,学校教育最终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个性成长及社会化发展等方面收效甚微,长期如此就加剧了嫌弃少年的情感发展的不协调、社会生活的不适应。

  3、嫌弃少年在家庭、社区中形成的价值取向、规范、行为方式与群众背离,致使少年难以进入学校群体生活中

  教育的基础在家庭,家庭教育对少年成长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长辈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如过度纵容、过度保护或缺少对少年合理的限制,形成少年自我中心主义,使少年在价值取向、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认知有偏差,形成不良的行为方式,无法适应群体生活。夫妻不和、家庭剧变、单亲家庭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影响少年情感的发展,使其情绪消极或冲动,性格孤僻或偏激,行为退缩或攻击性强,常形成亲子间、师生间、同学间对立。父母的不良行为,也影响了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的形成。家庭居所的日渐私密化(独家独院式的家居),也影响少年交往能力的发展。此外,社区不良的风气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文化环境,强有力地约束着少年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三、班级嫌弃少年的教育对策

  1、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关注嫌弃少年的社会化教育

  教育者要摒弃竞争主义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使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以合作者和朋友的关系相处,彻底消除班级的等级之分。首先,教育者应尊重少年,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平等要求相互尊重,只有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才能真正合作,教师应率先垂范,从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开始,帮助学生们建立平等合作的生生关系。其次,帮助嫌弃少年洁身自好。他们总是受到指责,逐渐开始嫌恶自己的一切,陷入自我嫌弃之中,丧失了建设性生存的欲望,“破罐子破摔”。因此教育者要帮助失意少年鼓起勇气、洁身自好、自尊自强,自尊是平等合作的内在心理基础。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继续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
《继续教育研究》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470/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政策导...
文化产业导刊《文化产业导刊》
《文化产业导刊》杂志,双月刊,于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中国税务《中国税务》
《中国税务》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178/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摘之摘、环...
实用手外科《实用手外科》
《实用手外科》杂志,季刊,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沈阳市手外科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
四川劳动保障《四川劳动保障》
《四川劳动保障》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655/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维权 观...
信息安全与技术《信息安全与技术》
《信息安全与技术》杂志是我国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领域集学术性、技术性、专业性和性为一体的部级月刊,面向中国信息安全与技术领域,展现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成果,创...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