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什么?这是备受广大音乐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只要一谈到音乐教育,人们便会自然地与是否教识谱、会乐器、会运用歌唱方法唱歌等具体内容联系在一起,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这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是十分片面和狭窄的,是与素质教育相背而驰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说过:“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等性格,他终将获得一颗美丽的心。”我认为音乐教育培养的学生特长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他是否有着一颗美丽的心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理解,而要把“让每一个孩子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
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我认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民主和谐的创新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音乐改革的大问题,作为创造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既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乐曲的内容,展开无拘无束的思维、想象、表现,在师生民主和谐的心理状态下开展提问讨论、竞争等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尽量提供给学生很多的创造机会。如在教唱新歌《过新年》时,有个同学提出敲鼓节奏 咚咚 咚咚 ︳为什么不用 咚 咚 ︳,我这样敲行不行?﹍﹍我先不做回答,先表扬了这位同学,而后分组讨论,同学们个个畅所欲言,有的说你那样敲像老爷爷;有的说你那样敲像生病了;有的说你那样敲没有过新年时的欢快热烈气氛等等,到底谁的答案是有说服力呢?我让同学们反复欣赏歌曲范唱录音,让学生边唱边模仿敲击,让学生在情绪高涨的环境中,自然地产生一种求知探索的欲望。随着音乐,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通过对歌曲的体验很快得出:咚咚 咚咚 比
咚 咚更为热烈欢快活泼,更能表现过年的热闹气氛,此时,课堂中自然形成了与歌曲相对应的热烈气氛。
2、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作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互相竞争、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在欣赏《欢迎进行曲》时,让学生反复听,熟记各部分旋律,然后分组讨论:乐曲情绪怎样?每部分情绪相同吗?乐曲分几部分?什么叫进行曲?﹍﹍我把学生分成红、黄、绿、蓝四个方阵,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每个方阵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其中红方阵出乎意料地排出一个队形图式(即乐曲组成),其余三方阵马上展开激烈的竞争,通过“现场答,记者问”“小小擂台赛”等形式,通过合作学习,最后终于一一回答我的及同学们之间的各种问题。
这种由教师提出问题,提供讨论材料,让学生围绕音乐形象,轻松自由的组合讨论实践的教学,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力在群体思维的碰撞中得到锤炼,学生充分地受到尊重和信任,获得了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和思维的机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创新能力就逐步提高。
二、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以人为本,丰富情感教学”改革
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音乐教育使人的情感丰富起来,身心得以健全的发展。在教学中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运用教学机智是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善于运用机智,灵活机动处理偶发事件,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音乐教学以外的情感。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每一个孩子。”
我在教场《小鼓响咚咚》时,正当我声情并茂地范唱完第一段时,忽然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班调皮男孩丁承站在凳子上一手拿着铅笔盒,一手拿铅笔使劲地敲击,他把全班同学逗得哈哈大笑。我刚想发火,突然一个念头闪过,我温和地对他说:“丁承同学,你真棒,你模仿的敲击小鼓的动作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很喜欢你这样的同学。”我带头为他鼓掌,同学们也相继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丁承同学在音乐课上表现得可好了,就像变了一个人,歌儿唱得很棒,表演也很出色。
还有一次在学习《小乌鸦爱妈妈》歌曲时,我制作了有小河、大树、绿草、花儿等课件,突然有一个同学说还应有梅花鹿,这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噢,梅花鹿唱着歌欢迎我们呢!听,它唱什么歌?” 我马上用lu(噜)作为一条发声练习曲唱起来,同学们顿时兴趣高涨,在美妙的歌声中,热情讴歌了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倡导多元与综合,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
多元文化是学生对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有所了解,又使学生逐渐对各艺术共通的特征有所认识;结合其它学科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表现出彼此的交互性、相融性。
我在执教《小燕子》时,播放乐曲《春天来了》,让学生用彩笔边听边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然后再让他们说一说,有的说:“我画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等等。我由这名同学的图画导入新课,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体现了学科间的交叉综合,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
音乐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多元文化。
例如《嘀哩嘀哩》是一首赞美春天、热爱春天的歌曲,由于低年级学生有许多不认识的字,在朗读歌词时,我让学生按歌曲节奏朗读,从语音、语调、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等方面有表情地朗读。同学们既体会了意境,又很好的理解了歌曲。在学会歌曲之后,我又录制反映春天的歌曲《小鸟、小鸟》,赞美春天的器乐曲《蓝色多瑙河》,在欣赏该曲时,同学们既领略了异国风情,又了解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情风貌及音乐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