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家财政应加大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为贫困家庭和落后地区进行相应的教育补贴,做到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保证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利不受侵犯。
五、加强师德建设,建设人文校园,通过组织各种文化讲座、培训、学习班,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建设人文校园,通过开展丰富的学术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学术型和专家型教师;鼓励优秀老师做教育家、思想家,在学术上和道德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用人格魅力和一身正气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在这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科学观和科学与教育的国际形势下,教育系统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和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首当其冲。“教育先行”是当代社会发展发展中必须遵循、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教育的发展如果滞后,社会将因此而付无法估量的惨重代价,其后果比违背自然规律而受到洪水的惩罚更加可怕!然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能否真正落实,不仅取决于决策者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而且取决于教育系统自身所选择的发展模式及其所产生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当前,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教育在跨世纪的价值,必须对我国现行教育的目标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管理与办学模式、科研与教研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时代反思与历史性超越!只有尽快使我国教育系统在改革和创新方面走到时代前列,并真正起到影响和带动全局的巨大作用,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才能真正为教育内外所公认,这才是国家着手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的本意和真谛!
参考文献:
[1]朱永新.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健儿.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教育改革——中国教育协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2届学术年会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5,(3).
[3]王珉.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6,(5).
[4]孙崇文.撬动中国教育改革的杠杆[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
[5]黄首晶.论“科教时代”的中国教育改革[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11).
[6]谢维和,陈超.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走向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政策数量变化研究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