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也与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社会现状存在着很突出的矛盾,在中央要求贯彻《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之际,着手进行全面深入的教育改革之际,针对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对策,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出谋划策。
关键词: 教育; 改革; 矛盾; 问题;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近期矛盾很突出,广大人民,尤其是网友们议论纷纷的问题。幸运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并着手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教育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它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当下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要想解决,需着眼于目前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情况,要想做出正确的改革必须先通过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简而言之——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义务教育阶段和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变得相同:这样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合格的人;而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变得不同:这样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其行业中的优秀人才。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教育要 “寓教于乐、因材施教”,这两句话充分的体现了教育的内涵。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指导原则!
现在来说一说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如今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为主的评价指标仍然是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对学校进行考核的主要指标(硬性指标)。而社会和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更是仅仅以成绩作为第一要素,以前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空谈,家长和老师要成绩,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巨大,忽略了学习知识之外因素。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是不断报各种补习班,剥夺了学生休息和课外活动的权利,每个孩子肩头的书包越来越重,眼睛片也越来越厚。特别是中学教育,由于必须面对中考和高考,许多学校虽然形式上在搞素质教育,但实质上仍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的束缚,或明或暗在搞应试教育。某些地方的应试教育的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学生的考试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由于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素质教育所推崇的让学生个性能力自由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似乎遥遥无期。
二、忽视德育教育,教育目的发生扭曲,且功利化倾向严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教师的作用除了传授知识还有责无旁贷的育人责任,韩愈的师说开篇即提出教师的三大作用: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仅仅是教会知识,还要交学生如何做人。目前我们的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教育方向严重偏离了素质培养的教育目的,特别是忽视了德育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陶行知曾经说过说:“千教万教教人做人。”目前我们的教育对德育的重视远远不够,导致培养的学生往往智商很高,但人文道德素养低下,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眼高手低,实践创新能力低下,与国外学生相比差距比较大,这是个老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严重的学校行政化、官僚化倾向
很多教育部门的官员和学校管理人员根本不了解教育原则,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违背教育和教学基本规律。学校作为教育场所,也经常受到行政方面的过多干扰,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主性,真正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在各种官僚体系下丧失了应有的教育创新活力,不能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行业风气,同时,也直接造成了教育界一些不良结果、“潜规则”(如走后门托关系、择校风)盛行和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的滋生。
四、教育市场化成为平等受教育权的巨大阻力
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市场化环境下,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上千亿规模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完全是围绕应试教育而建立起来了,与现有的应试教育制度形成了牢固的利益结合体,而且日益向规模化、资本化方向发展,其利益关系牵涉到方方面面,错综复杂,其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每一个学校和家庭,给教育改革带来重重阻力。市场化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因为买不起考试辅导材料、请不起家教、交不起学费等等,导致无法进入理想的学校学习,这严重违反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
五、教师群体的道德素质整体在下降
一些老师受功利浮躁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一切向成绩看起,同时在教育官僚化的环境下,以上级的要求和目的为追求目标,违背教育规律,放松了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求,变得更加急功近利,把教学作为谋利手段,利用课外时间大肆从事有偿家教和其他经济性活动,严重的损害了老师教书育人的社会形象。
教育改革要成功,就必须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把学生们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承做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发展只能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主动性就没有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爱好,珍惜这些特点,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主动发展。
二、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从而达到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有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的道理。
三、对于教育的管理人员要强调要按照事物的自身规律办事,减少不必要的外力干扰。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如此,治教育同样需如此。教育是育人的事业,一定要以育人为本,教育管理机构要避免过多的行政性干扰,少掺杂一些的功利因素,恢复校园应有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加强人文教育。给学校和教师更加自由的空间。